王爺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地址: 臺南市大內區頭社里6鄰31號
電話: 06-5761456
主祀神明: 阿立祖 / 太上老君
主祀神明 (其他): 太上老君
創立起始年: 1983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民國72年( 1983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10月)
建立沿革:

忠義廟原為頭社公廨,頭社村(今頭社里)為大內鄉十村之一,分成十個聚落,除了濱臨曾文溪的三崁為漢人聚落外,其餘皆屬平埔族分布的區域。太祖的信仰主要分布於頭社、竹湖、交力林、大山腳、埤子腳等五個部落。在日治時期皇民化之前,這些部落仍保存各自的公廨。至戰後上述5個部落的有心人士出面共議磋商,協議重建永久性的公廨,並將各公廨的太祖全部集中於新建的公廨,選址於距各部落理想的中心點;但是埤子腳與其他部落之間,在金錢方面產生了摩擦和誤解,最後沒有加入。因此,今頭社內有兩座公廨,一座為埤子腳的公廨,一座則是代表其他四個部落的公廨,即頭社系統(潘英海,1994)。

頭社公廨原來是頭社、竹湖、交力林三個聚落所組成的,後來交力林人口減少、埤仔腳賣地散庄,因此原屬埤子腳部落的大山腳與交力林合併算一份。頭社公廨內部空間的結構分三間格局,即表徵三個聚落的集體性,公廨的中室代表頭社,稱為「中公廨」;東室代表竹湖,稱為「東公廨」;西室代表交力林和大山腳,稱為「西公廨」。每個公廨與聚落都有一個向缸(潘英海,1994)。
據頭社部落老一輩村民陳雲(日治時期公廨乩童連本之子)指出,頭社公廨供奉的太祖壺體,曾為規避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而暫移往竹湖,一個名叫柚子腳的地方,臨時以竹子茅草搭建草寮供奉太祖,後因遭祝融之災,而於戰後改為磚造黑瓦屋頂建築。民國72年(1983),公廨委員陳進都等委員們前往國父紀念館參觀後,仿該館外觀雇工規劃設計,並配合信徒村民集資重建,但仍維持三面壁、無廟門(三川門)的公廨傳統造型特徵;將水泥柱、欄杆和屋頂,漆成竹子、木板或茅草的顏色,並以高台屋方式興建,表徵延續傳統古法。

頭社公廨在重建時,雖曾有人建議以公廨來命名,但因礙於內政部所規定之寺廟登記法令,並無公廨之名,必須以廟名來稱呼。最後只好經由太祖指示,定名為「太上龍頭忠義廟」,並正式登記。

每年農曆10月14、15日舉行的「太祖夜祭」,為頭社公廨的年度祭儀,總是吸引許多學者、師生和民眾前來參與,被譽為「西拉雅聖地」。

 

參考資料:大內風華網站

http://webmail.feu.edu.tw/~d59507025/Survey/Survey.html

簡介與相關圖片:

忠義廟牌樓|張耘書|2011/10/24|

忠義廟外貌(一)|張耘書|2011/10/24|

忠義廟外貌(二)|張耘書|2011/10/24|

忠義廟|張耘書|2011/10/24|

忠義廟廟內|張耘書|2011/10/24|

忠義廟神龕|張耘書|2011/10/24|

忠義廟入口處的「兵士座」|張耘書|2011/10/24|

忠義廟金爐|張耘書|2011/10/24|

忠義廟旁「西拉雅文物館」|張耘書|2011/10/24|

忠義廟旁的平埔族傳統建築-「高腳屋」|張耘書|2011/10/24|

夜祭祭壇(一)|張耘書|2005/11/16|

夜祭祭壇(二)|張耘書|2005/11/16|

夜祭必需品─五寶|張耘書|2005/11/16|

現今夜祭中也出現焚香祭禱之祭儀|張耘書|2005/11/16|

頭社夜祭牽曲|張耘書|2005/11/16|

祭祀活動:

 

 

 

 

 

 

 

 

 

 

 

 

 

 

農曆10月14-15日

 

 

 

 

 

 

 

 

 

 

 

 

 

 

大內頭社太祖夜祭

頭社公廨的年度祭儀,自每年農曆9月1日上午的「開天地向」起,一直到10月14、15日的夜祭,以至11月1日上午的「掛藥方」,長達二個月的時間:
(一)9月1日上午:「開天地向」(或稱開大向、開大咒)
約上午9點左右,乩童開始在供桌下,展開開天地向儀式。乩童手拿檳榔,口中唸唸有詞,逐一對每一向缸進行法事,然後依序將倒置的向缸倒正,並捧到供桌上,在以清水洗淨後,將此三個向缸放置於供桌前的地上(即兵士座後方),兩旁各放一個鐵盤,上面放著「五寶」,包括未去殼的稻穀、綠豆和碎犁片(寓意農耕順利、五穀豐收),以及鐵釘和一元、五元的錢幣(寓意添丁發財)。最後,乩童抓起兩個鐵盤中的「五寶」撒在地上,整個儀式約於11點結束。

(二)9月15日:「鑼壇」(即主事者開會)
儀式中主要討論祭儀經費的籌措、檢討前一年的缺失、分配工作等事項,比較重要的決議,必須請示太祖後才決定。

(三)10月1日上午:「燒豬頭殼」(又稱「燒太祖藥方」)
信徒村民在這一天上午清掃公廨及周圍環境,有除舊佈新之意。「燒豬頭殼」儀式約於上午九點開始,乩童先行三向,然後依序將祭壇旁掛在將軍柱上去年的花環、豬頭殼和甕缸中的竹刀施以噴酒禮後取下,再和三壇拿到公廨前的廣場以金紙排成八卦形燒掉,以歸還上天。

(四)10月1日晚上:「開曲向」
儀式約晚上九點開始。首先將代表三個聚落的三個向缸放置在公廨前廣場,乩童三向後,一面唱咒,一面用蔗葉攪拌向缸中的水,然後把米酒倒入向缸中。接下來就由教導牽曲的「曲頭」用小酒杯舀起向缸中的向水,依序讓每位牽曲者喝一口,之後便可以正式牽曲。
「牽曲」在太祖祭儀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子,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稱,如:「跳戲」、「牽戲」、「跳嗚嘮」(diou–ou-lau)等,是一種手交叉圍成圈,配著簡單進退的舞步,邊唱邊跳的歌舞。所唱的語言為平埔語,已無人知曉其意,據傳為「七年饑荒」的調子,亦有說那是懷念祖先對子孫的庇佑,因此曲調哀怨動人,平時是不能隨便吟唱的,只有開完曲向至禁曲向的這段日子才可以牽曲。但隨著時代變遷,已漸失去那份悲傷哀戚之感,而且也打破原有的禁忌,在開曲向至禁曲向以外的日子及場合出現,並另有祈福、降福之意,已演變為一種民族藝術的表徵。
頭社公廨的牽曲隊伍依年齡分成老、中、幼三組隊伍,一組約十來人,除了幼年組可見到男孩外,其餘清一色為女性。各組要依序圍繞著表徵三個聚落的三個向缸牽曲。在繞每一向缸之前,曲頭都要讓每位牽曲者喝一口向缸內的向水,之後才開始牽曲。

(五)10月14、15日:「夜祭」
(1)10月14日下午三點:「換青」
下午準備工作就開始進行,祭壇上包裹祀壺的紅布、瓶下的芭蕉葉及牆上的令旗等都要重新更換,並清洗瓶子、重新倒水,最後重新插上植物,還裝飾了一些假花,信徒奉獻的金牌也要掛到瓶頸上,村中的神祇並邀請一起來看熱鬧。奉獻用的豬隻(向豬)也陸續被運至公廨西側的空地上。

(2)10月14日晚上六點:「點豬敬酒」
乩童在公廨內主壇前三向、開向、敬告太祖說明原委之後,開始起乩,接著頭戴花環,雙手分別持著香和令旗走到放豬的廣場,每個敬獻的主家也頭戴花環,手捧盤子上置一把刀、一瓶米酒。在三壇替每位主家報告姓名、住址,並說明獻豬的理由之後,乩童以米酒灌入豬口,再以主家的刀在豬的頸部象徵性的拍了兩下。這些動作象徵豬隻已由太祖點收,豬隻便被抬到爐灶旁宰殺。被殺的豬在頭上和尾巴都要留一小撮的毛,抬到公廨前的供桌上後,口中還要塞一粒柑橘,表示心甘情願,四隻腳蹄也以紅紙環繞,以示敬獻吉祥之意。

(3)10月14日午夜十二點:「拜天公」
15日的零時,在三壇的敬告天公,說明原委下,信徒開始祭拜天公之後,在三時才祭拜太祖,其意義在於天公最大,太祖則是向天公領旨的,拜天公時用一日中的子時,拜太祖則是接下來的時辰,表示對天公的謙讓。
拜天公時,眾人要朝外向天跪拜,此時布袋戲開始扮八仙,隨後少女們也準備牽曲祝賀。在敬拜天公之後,15日的凌晨兩點半左右,三壇要帶領著拜豬的主家們,跪在天公桌之前,敬告說明原委,擲筊問天公是否滿意,一直連得三次聖筊,才算完成敬拜天公的禮儀。

(4)10月15日凌晨三點:「拜老君」
凌晨三點在拜完天公之後,拜豬的供桌首先要轉向朝著公廨,之後三壇再次帶領著主家們,面向公廨而跪,敬告說明原委,開始祭拜太祖。香戲、牽曲、陣頭再次演出,而主家也不時在供桌上的酒杯敬酒。

(5)10月15日凌晨四點多:「開血甕獻禮」、「翻豬還願」
鋁桶裝的是向豬的血與一些內臟,其前為主家的甕缸。在祭拜太祖結束之前,乩童要出乩代理太祖領受豬血,並「開血甕」為主家祈福,表示太祖真心的領受,並留下好的給主家們。
太祖領受之後的豬隻要翻面,使豬四腳朝天,才算完成整個拜豬的過程,翻豬時方向不可錯,而豬頭是必須割下來交給三壇和乩童,處理過後的豬頭,連同竹刀都要在10月底或11月1日拿至公廨「還」給太祖。
牽曲的隊伍在完成了翻豬儀式之後,此時來到公廨內的兵士座前,將代表聚落的甕缸置於兵士座後頭,再牽一次曲完成了整個敬拜的活動。

(六)10月15日上午八點起:「牽曲祈福」
牽曲除了儀式過程中用來敬神之外,在15日的上午或下午,在村民的邀約之下,還得一一前往各個主家牽曲祝福。

(七)10月15日下午五點:「禁曲向」
到了農曆的10月15日下午,乩童還要行禁曲向的儀式。之後,到次年開曲向之前是不得唱該曲調的;換言之,禁曲向的儀式維持了曲向的神聖性。

(八)10月15日午夜十二點:「禁天地向」
15日接近子夜的前半小時,乩童與三壇還要來到公廨的神壇前,進行禁向的儀式,所有在9月1日釋放出來的「向」,都得一一召喚回來,並禁錮在代表各聚落的三個向缸內,以聽太祖的使喚,不得為害人間。「向」被禁錮在向缸後,甕口朝下置於供桌下方,一直到來年的9月1日開大向才會釋放出來。

(九)11月1日上午九點:「掛豬頭殼」(又稱「掛藥方」)
將豬頭殼進行一番處理、曬乾後,再以紅線綁好固定,大約在10月底或11月1日時,拿到公廨掛在將軍柱上。

 

頭社夜祭自1995年首次由大內鄉公所及台南縣政府大規模籌辦,成為全國性活動,每年都吸引眾多的人類學家、文史工作者前來參與、採訪,是西拉雅族平埔祭典最重要的一地。今已公告為台南縣縣定民俗。

 

參考資料:

大內風華網站

http://webmail.feu.edu.tw/~d59507025/Survey/Survey.html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忠義廟
寺廟性質: 其他
教別: 其他
教別 (其他): 平埔公廨
負責人: 李秉原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今忠義廟旁設有「西拉雅文物館」,以及平埔族的傳統建築「高腳屋」與「高台屋」,內展示平埔文物、祭儀與相關攝影作品,以及當地子弟棒球國手「陳金鋒」的相關展示。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張耘書
填表日期: 2011-11-29 00:00
地理資訊
附表資訊
祭祀族群: 其他 戰後移民
祭祀族群 (其他): 平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