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頂山代天府之創建,首由董事陳丑等發起募捐,自光緒十八年(1892)壬辰開工至二十年(1894)甲午落成,初名為保興宮,奉祀五府千歲。民國二十一年(1932),重修增建兩廂。
古廟歷久星霜,破壞不堪,數次商議重建,均因心力不逮而未果,村長陳進興及耆老等,不惜勞苦,奔走南北,拜訪諸位鄉親,以助一臂之力。果如心願,乃于民國六十三年(1974)甲寅十月五日召集會議,參與者二百餘名,首由陳鳳麟報告廟概況,眾人熱烈贊同,遂即成立重建委員會,擇于民國六十三年(1974)甲寅十月六日開工破土,至民國六十五年(1976)丙辰九月十七日入廟,其未完成部份繼續進行整修,至民國六十八年(1979)九月全部告竣,坐辰向戌兼乙辛分金,改名為玉敕代天府,奉祀五府千歲、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列位尊神,威靈顯赫,俎豆馨香,萬世罔替。
吳府三千歲王船來源
本府廟址東南角約一百公尺處,有一深溝向西南延伸,直達青山港入海,清道光甲午年某天半夜,突有一陣大深鑼鼓之聲,熱鬧非凡,驚醒村民紛紛開門探視,看到溝處有一艘三桅大舟,大家誤認海盜前來偷襲,急急又將門窗緊閉不敢出來等到天亮再出來看時,才看出一條約有三尺寬八尺長的小舟泊在溝邊,目賭之下眾村民莫不驚訝,稱奇當時幸承本村池府千歲聖駕降臨指點,謂係一位天神經過此地看出本村地靈人傑有意受本村村民供奉,如有意供奉應速將王舟撈起否則送出港口好了,本村村民聞言均各歡天喜地立即將王舟撈起供奉。於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九月十五日各出海巡繞一次、均以斗大將座鎮船頭指揮。
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開始,本村四周圍魚塭均被日人強行征收,改闢鹽田水路變更因之王船無法出海巡繞,乃改在廟庭供善男信女朝拜。民國五十三年建醮再次重建王船,現在王船規模較前更為壯觀。
七股鄉雖西臨大海,濱海或臨溪庄頭亦有不少,但田野調查發現,有王船信仰或現象的庄頭,只有頂山村「頂山仔」一地。不過,此地僅有祀船現象,並無王醮或王船祭典,所祀王船還裝置於特製的鐵牛車上,並偶而參與交陪境的遶境活動堪稱一大特色。
「頂山仔」王船原為道光14年(1834)所撿拾的小船,因年久腐壞,乃於光緒20年(1894)重修廟宇時另造一艘較大者取代,後亦腐朽逐,又於1964年「甲辰醮」時再度造,船即今所見王船,木工細緻,造形優雅,平時供於廟南王船閣內,遇有慶典始「出航」到廟前;1987年以後也參與(佳里金唐殿主辦)遶境活動,王船安置於鐵牛車上,隨香陣出巡,這也成為今日王船全貌。
簡介與相關圖片:
頂山代天府路口牌樓(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廟貌(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王船(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內殿(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中軍爺(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王天君(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註生娘娘(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福德正神(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求乞王船處(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太歲殿(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後殿大士殿(2011.09 吳明勳 拍攝)
頂山代天府觀音佛祖(2011.09 吳明勳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