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清順治年間,本宮諸姓祖先自福建渡海來台屯墾,初居於台南府城東北郊洲仔尾,以塩漁為業,奉祀天上聖母,因承襲祖籍瀨東,復以營生塩田如場,故取名曰瀨東場。
乾隆年間,天道無常,洪水為串頻仍,時雖有蔣守焄興築海堤為防,仍無法稍遏其氾濫,致塩田崩毀流失,復以林爽文役起,與海寇蔡牽之騷擾,天災人禍交迸,遂致村落凋敝。
道光辛已年,先民高瞻,多數乃易地徙地至府城之西北,再築塩田,仍以塩漁為業,瀨東場為名,彼時亦莫不交讚傳播,遠近馳名,因而又名井仔腳,此即今永華村之由來也。
先民自徙至井仔腳後,勤儉生聚,家家有餘,道光中葉,因感神佑,遂籌資材興建幸福宮,主祀吳府千歲,同時恭請湄洲天上聖母前來,廟堂奉祀月餘,並擇吉於該年中元節舉行建成祭典,爾後,神靈顯佑,風雨調順,萬商雲集,經濟起飛,莊戶齊集,千有餘戶,號稱大莊。
殆至民國庚午年,因村莊遭受祝融肆虐,部份莊舍焚坄,故遂將幸福宮由原址遷村之西北,並更名赫安宮,同時,因日據苛政,以殘價強購塩田,充為公有,遂頓使村民無以生計,於是紛紛遠謀他鄉,從此莊戶分散,田舍漸蕪,廟宇幾至無人顧及地步,人事滄桑,實難以盡喻耶。
自光復以來,國府仁政,恩澤廣被,莊因而漸露生機,及至歲次甲寅年,漁塩日懋,百業駿發,一片景氣,較之往昔,超越何止千里,旅外鄉親
因感神恩,時繫故里,回饋思源之情,油然而生,遂有重建廟宇之議,一經故老登高,即刻函電呼應,泰安宮籌建董監事委員會於焉成立。
旋於斯年暑月恭請南鯤鯓代天府開基三王與本宮開基三王共鑒擇地,凡數百坪,繼於桂月舉行動土奠基,設計鳩建,因循眾信虎年奠基,龍年登殿乃大吉兆之信念,自虎年以迄龍年,歷經三載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