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先人隨延平郡王鄭成功渡台定居港墘子(佳里),至清朝乾隆26年遵照神意於港墘子搭建茅屋做神廟,供奉梁府千歲,康府千歲,池府千歲,揚府太師,普庵祖師等五尊由唐山帶來開基之神像。
咸豐2年,地方逐漸發展後族人子孫要分佈各處,村庄五尊神像,仍供奉港墘子一地祭拜不便,遵照神旨分配神像如下:埔頂分奉揚府太師,樹仔腳分奉康府千歲,塭子內蚶寮分奉池府千歲,七十二份竹橋分奉梁府千歲,溪南寮庄分奉普庵祖師到南地仔,今之西北堤防岸邊定居,以曾文溪南端庄名,遂稱謂溪南寮,建廟宇合安宮。
民國17年(1928)全庄及廟宇被曾文溪洪水沖毀,全庄移居現在住址後,臨時搭建草茅代做廟宇,經過數年間,改建半堵磚水造,供奉烈位諸神旦,年久失修雖半壁僅存,被日本人用於農事,民國49年間策劃先建中殿,完成後再建兩廂房改名謂『南安宮』。民國70年重建廟宇更名為興安宮,今廟貌為民國96年重修謝土竣工。
簡介與相關圖片:
溪南寮興安宮廟貌(2011.08 吳明勳 拍攝)
溪南寮興安宮內殿(2011.08 吳明勳 拍攝)
溪南寮興安宮普庵祖師(2011.08 吳明勳 拍攝)
溪南寮興安宮太祖仙師(2011.08 吳明勳 拍攝)
溪南寮興安宮福德正神神龕(2011.08 吳明勳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