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政府官方資料
座標定位方式: 地圖定位
地址: 438台中市外埔區水美路69號
主祀神明: 觀世音菩薩
陪祀神明: 觀世音菩薩
創立起始年: 1904
建立沿革:

「 慈意佛堂」位於外埔鄉水美村水美路二八一巷十九號 ( 原行政編整為水美路六十九號)    ' 主祀觀世音菩薩, 慈意佛堂屬於「 在家佛教 」齋教中的「 龍華派 」系統, 也是外埔鄉內唯一的齋堂。現任管理人黃榮男坦言:龍華派齋教 ( 齋門)   在整個臺灣佛教界中,與出家眾的「 沙門 」佛教系統, 若即若離   °

按外埔鄉公所登錄檔案資料顯示,慈意佛堂係於明治三十七年 ( - 九O  四)  以個人之力私建而成,迄今並無重修記錄。惟,按日治時期郷土資料顯示,慈意佛堂最早係於咸豐四年 (一八四五)  由劉炎輝發起創建,設在大甲街北隅, 名為「纇 ( 天)   德堂」或「 天德佛堂」。明治三十七年十-月,再由劉默冶、蔡普錦二人重新修繕,改稱「 慈意堂」或「 慈意佛堂」,又以主祀觀世音菩薩之故,地方一般俗稱為「 觀音媽廟」  °( 註- +)  又,按現任管理人黃榮男的說法,慈 意佛堂原在大甲「 光陸戲院 」附近,是黃榮男曾曾外祖母「 阿文姑」所創立傳下,最早原名「 西元堂」,後改為「顧 ( 天)  德堂」,至黃榮男已是第五代。佛堂在大甲地區前後約有一百年的歷史,後來才在榮男外公黃有得 ( 法名普成,大甲人.呻昆」「中國佛教會臺灣省分會臺中縣支會」理事長 二 一、三十歲時, 遷至水美村現址, 並改名為「 慈意佛堂」'至今已歷九十年餘。

簡介與相關圖片:

佛堂組織運作採「 管理人制」,管理人繼任及財產繼承方式由世襲產生,因此本質上屬於一種「 子孫堂」( 註二二  血脈相承的性質,擴展較受限制。大約民國 七十年左右,佛堂資料中曾 記有管理人 ( 張清H=  )   、住持  云^EE榮男)  各一人,民國七十二年後,住持改採由管理人兼任,不另置住持。佛堂第一任管理人張清雲 ( 大正八年至民國八十二年,法名普發;不識字)    '自民國六十二年至民國八十二年擔任之,期間長達二十年之久。民國八十二年張清雲逝世後,八十三年由現任管理人黃榮男 ( 昭和十六年|   ,法名普興,. 張清雲子,從母姓;民國五十四年臺大經濟系畢)  繼任迄今。

祭祀活動:

每年分別於農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誕辰、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掛纓絡紀念日等, 舉行例行法會。此外, 另有- 次為期三、五或七天的年度大法會。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寺廟性質: 齋堂
建別: 私建
組織型態: 管理人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慈意佛堂目前基地面積為 0.    1   公頃,寺廟建物面積三-O 坪, 土地座落外埔鄉內水尾段, 地權為廟方 ( 現任管理人張清雲名下)   所有。佛堂於民國六十二年二月全省第三次寺廟總登記時,登錄為「中縣寺廟字第 10  五號 」在案,民國 七十二年四月全省第四次寺廟總登記時,登錄為「中縣寺廟字第 1 0  六號」,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全省第五次寺廟總登記時,登錄為「中縣寺廟字第二四一號 」。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張勝彥主編,宋錦秀撰,《外埔鄉志》宗教禮俗篇,外埔鄉公所,2004。

地理資訊
附表資訊
信仰範圍:

佛堂向來信徒人數不定,民國六十二年官方資料登錄的「 信徒名冊 」中 , 列有男女信眾五十- 人, 大體以本鄉水美、馬鳴兩村, 及鄰近大安鄉、大甲鎮的居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