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 鯉魚尾萬善祠 」地處外埔「 前湖 」地區, 位在大東村,即過大東村甲后路「 甲東加油站 」陡坡直下,俗地名「 鯉魚尾」 的地方。「 鯉魚尾」土地座落馬鳴埔段, 恰在大東、中山、大冏三村交界的三角地帶, 是清季、日治以來商旅行人往來必經之路, 致拓墾年代也成為村庄交界地區「 無名枯骨」的亂葬崗,後來經地方人士修塚、建廟祀之, 乃逐漸成為一處祭拜中心。「 無名枯骨」即無王或無祀枯骨,民間 一般俗稱「 萬應公仔 」、「 百姓公仔」或「 萬善爺仔」,取其「 萬姓顯威靈,善信永吉祥」之意。
「 鯉魚尾萬善祠」確切的建廟時間已不可考, 但大抵應在日治時期, 一般並咸記為外埔地區占地最廣、規模最大的有應公廟,地方人士直稱「 萬應公」( 不冠地名丶廟名即知所指) 或 二禺應公廟」。萬善祠於民國六十八年 (- 九七九; 歲次己未) 第一次重修庭及廟內, 並由大東村出資建造戲臺乙座。民國六十九年 ( 九八O·'歲次庚申) 九月, 修建後殿。「 鯉角尾萬善祠 」設有管理委員會, 任期一年之後改選。每年以農曆九月初九為例行祭典日,由值年爐主、頭家分別負責之, 有時「 做戲 」( 酬神野臺戲演出) 長達七、八天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