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
主祀王爺: 三府千歲,朱李池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地圖定位
地址: 臺中市太平區興隆里興隆路56-1號
電話: 04-22702502
主祀神明: 王爺
對主祀神明的稱呼: 朱府千歲 李府千歲 池府千歲
陪祀神明: 中壇元帥 / 天上聖母 / 土地公 / 三官大帝 / 玄壇元帥 / 五文昌帝君 / 五穀仙帝 / 玄天上帝 / 註生娘娘 / 北斗星君 / 斗姥元君
創立起始年: 清代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建於清乾隆年間 (《臺中縣志住民志》宗教篇,臺中縣政府,2010 )

建立沿革:

昔日車籠埔村中曾設紅壇奉祀「福德正神」以佑五穀豐收。地方耆老口耳相傳,當時有廣東人林道興率群眾耕稼於板寮坑一帶,當時林道興並擇地築寮房居住,爾後移民日眾,遂集聚成廣興寮,庄眾為祈風調雨順,由林道興前往水裡港福順宮,分的朱、李、池三府王爺香火,回鄉供奉於工寮,據傳庄民朝夕虔誠膜拜,香火竟發豪光,眾人稱頌之餘,再度前往水裡港,虔誠分得王爺金尊,供奉於廣興寮,庇護墾拓移民,此為本供開基沿革。
當時為爭奪生活資源,漢人與原住民時有鬥爭,原住民常有騷擾,居民也常組隊入山狙殺。庄民每次出征前,會到本宮燒香祈求三府千歲庇佑,據傳帶頭者也會直接將三府千歲綁在身上,後來原住民果然敗退,庄民對王爺信仰益篤,三府王爺顯赫名聲遠播,遠近鄉民都來膜拜,香火極盛,由於林道興獻工寮建廟,當地百姓感念林氏大德,日後廟宇落成後取名廣興宮,村名也因此稱為廣興庄,以紀念先人篳路藍縷,廣興宮不僅為當地聚落開發山區第一所廟宇,更是大車籠埔地區的信仰中心。
由於居民群居而住,巷弄彎曲狹窄,隨著時間發展,公共空間越顯侷促,而木造廟宇也日漸破敗,於日治大正8年(1919年),林根、林金是、曾坪、廖神助、張大頭、張樹、林華來、張枝文、陳鎮山等地方仕紳,發興建廟宇,改建為土埆殿宇安奉三府王爺。

而後歷經風霜,土埆殿宇破舊,民國57年(1968年)林金枝、林德卿、林潭、林金冷等人倡議重建廟宇,進而組成「興建管理委員會」,並於民國58年10月舉行破土典禮,歷經兩年完工,於59年(1970年)10月舉行入火安座儀式,於60年(1971年)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並推選林金冷擔伕第一屆主伕委員。
民國63年(1974年)林金冷當選第二屆管理委員會主伕委員,當時廟宇因興隆村七鄰路地合併而興建,行走均頇由宮廟走廊出入,甚為不便,民國65年(1976年)時伕總務的林坤炎建議拓寬七鄰通路,便利新途前往參拜,並於委員會決議購地築路,餘款則購買金亭建地。
民國75年(1986年)第五屆管理委員會改選,蔡聖賢連伕主委,在其伕內和林坤山倡議集資購地,做為日後廟宇擴建用地,民國76年(1987年),由鄉公所撥款200萬元,配合廣興宮80萬、興隆社區48萬與林昆炎樂捐2萬元,協助興建興隆里活動中心。
民國88年(1999年),當時在林張俊主委與張朝欽主委策畫,並經管理委員會討論,決議將重建宮廟,同時邀集地方人士成立重建委員會,並推選李樹生為重建委員會主委。
廣興宮經過多次重建、重整與修護,並歷經九二一大地震,經多年的籌畫,民國92年12月15日動土重建。

簡介與相關圖片:

 

廣興宮廟貌(趙崧然拍攝 2016年8月6日)

 

 

 

廣興宮大殿(趙崧然拍攝 2016年8月6日)

 

 

廣興宮主神(趙崧然拍攝 2016年8月6日)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太子元帥
天上聖母
福德正神
三官大帝
武財神
文昌帝君
神農大帝
玄天上帝
註生娘娘
北斗星君
南斗星君
斗姥星君
六十值年太歲星君

祭祀活動:

十八庄迎媽祖
每年農曆三月初十,由廣興宮迎請樂成宮旱溪媽祖及南瑤宮媽祖,繖境大車籠埔地區。
進香
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池府王爺聖誕,前往祖廟水裡港福順宮進香,回車籠埔後運庄巡境。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廣興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張朝欽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單進式三開間二層樓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趙崧然
填表日期: 2017-08-24 22:00
地理資訊
附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