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福壽宮、何厝庄民信仰中心也,取其多福添壽之吉相而名之。蓋昔日生靈塗炭,疫癘盛行,草民悉以求神問卜,遍訪草醫為良方,池府王爺精湛醫術,福澤廣被,先賢士紳多方奔走,集腋捐資修葺而為宮,並於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池府王爺誕辰為奉祀主日。傳云,先民渡海來台,登錄於中台灣,歷盡滄桑,數度遷徒,始落籍於本庄。時維清咸豐年間,即西元一八五零年至一八六零年,瘟疫猖獗,庄民競注葛堀(今龍井鄉灑水村水裡港)福順宮求助朱、李、池三府王爺,感應通天,為免勞頓之苦,庄民逐於現址搭寮奉祀,香火鼎盛,求諸奢眾,奈香案窄陋,復以塵泥滲漉,雨澤下注,坊間早有修葺之議,主事何石結鳩集信眾雕塑金身,立名福壽宮,主事何印始改草寮為土砌廟宇,何貓,何順傳,何坤成相沿成襲,至民國五十九年何言、何復泉使肇建磚房,以避風雨,何木田、張森吉、何清標、何學金,何木田、何清標相繼為主任委員,復於民國七十一年登記為財團法人福壽宮董事會,綜理廟務及經營方針,何茂元為第一、第二屆董事長,何振鎔為第三、第四屆董事長,何清標為第五、第六屆董事長,基業穩固。
內文出處:財團法人福壽宮沿革碑記
臺中市西屯區的福壽宮主祀朱、李、池三府王爺,分靈於現臺中市龍井區水裡港的福順宮,是何厝庄(即現在的何厝里、何安里、何南里、何德里、何仁里、何源里)的信仰中心。
福壽宮本來只以茅草搭蓋,用來奉祀三府王爺的私人祭祀場所。後來,祀奉三府王爺的殿堂從草寮轉變為土砌建築,之後再由土砌建築轉變成磚房,到了民國80年付(1991),更改建今日富麗堂皇的地方信仰中心。
相傳在清咸豐年間,當時的何厝庄瘟疫猖獗,生活在缺乏先進的醫藥的舊時代裡,只好求助遠在塗葛堀的朱、李、池三府王爺(即今日龍井水裡港的福順宮)。後來為免除庄民奔走一趟水裡港要舟車勞頓,遂倡議於現址建立奉祀場所,以求保佑何厝庄民免於瘟疫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