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文山地區與水裡港關係非常密切,一者是因同為漳州移民,二者由於水裡港近海,土地貧脊,農業歉收,所以昔日福順宮有慶典活動都是聘臺中及豐原地區的熱心人士為總理一起共襄盛舉。據傳清朝末葉某年,有一水裡港的人前來文山販貨,當時大肚山常有土匪出沒,水裡港商人為保護行旅的安全,便至福順宮請來池府王爺神像隨行,該商人平安抵達後,寄居在第七鄰的鄰長家中供奉,當時村民對王爺的神威顯赫非常敬仰,紛紛前來參拜,有病求治、有事求解,非常靈驗,於是村民就請求水裡港商人將王爺留莊供奉,後續有信徒雕塑朱大王神像、李二王神像合祀,是為三府王爺,後又有信徒恭塑包公神像配祀,陳姓信徒另恭塑聖三王(池府王爺)神像,以便民眾有事請回家供奉。
三府王爺一直寄居在鄰長家中,祭典活動較不方便,所以於民國60年(1971年)眾信徒倡議建廟,民國61年(1972年)落成,落成之日名曰「保安宮」,以褒王爺「保境安民」之意,民國72年(1983年)成立管理委員會。目前廟中有乩童,每個星期三晚上都會辦事,進香部分連續三年,休息一年,每次進香的人數大概都17、18臺遊覽車,人數可謂眾多。
簡介與相關圖片:
保安宮廟貌(鍾弘郡 拍攝 2016年10月24日)
保安宮正殿(鍾弘郡 拍攝 2016年10月24日)
保安宮主神(鍾弘郡 拍攝 2016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