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康熙40年(1701)大批漳州人自中國原鄉遷徙來臺,大多從鹿港上岸到湲北,其中有張、陳兩姓族人,沿大肚溪口上岸,到達水裡港地區拓墾,並於乾隆元年(1736)建廟供奉隨身攜帶之三府王爺,是為福順宮之肇基。俟至咸豐8年(1858),地方仕紳張明月、張基保、張老獅、郭王景等人倡議重修,由此福順宮之香火日漸鼎盛。
民國50年(1961)由鄉民付表張金發、村長張鉛清發起成立管理委員會,由張復禮擔任首任管理委員會主委,張鉛清第二任,張瑞昌第三任;張瑞昌任內發起重建事宜,民國73年(1984)鳩工興建新廟,民國79年(1990)舉行入火安座大典,翌年工程完竣,始具今貌。
1、賊仔王爺
昔日福順宮每三年迎請一次遊巡王爺,相傳每次科年農曆三月以後,水裡港都會自動飄來滿載米、鹽、魚脯戎克船,讓鄉民衣食充裕,不需為生活所需煩憂,得以專心準備迎王相關科儀及後續的遊巡遶境,水裡港王爺也因而得稱「賊仔王爺」。
2、順利應考
居於塗葛堀之秀才張瑤山與張國揚,因考詴舉人,數次名落孫山,到辛卯科期與戊子科期,請朱王爺同往福州應考,結果兩科期雙雙上榜,回臺後到福順宮還願,不但梨園演唱祭祖,又獻匾額立旗桿。
3、池府三王助戰
林文察之族弟林文濬贈給福順廟,此是因為林文察於道光元年至中國平亂,有請池府王爺同行,王爺顯靈號召神兵予以幫助,凱旋後於道光五年還願獻匾。
4、海上顯神威
民國三十六年,眾信徒協議至唐山祖廟進香,本次為第三次,農曆八月八日出發,而回程時遇到八月十五日的颱風警報無法回臺,決議十七日上船,卻遇到夜狂風大作而駛回港內,隔日颱風警報解除後上船又遇颱風,在驚險之際忽聞柴香味,大家開始呼王爺救難,蒙神指點各位救船,避免於海難,甚至船長船員還看見有黑面紅面白面之天兵天將於甲板上活動,便告知乘客有王爺庇佑不須擔心,颱風過後,因羅盤毀損而失去方向,飄至汕頭港,原先找無住宿之地也因為龍井鄉王爺字樣,當地居民願意給予暫住。總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此次進香行程才平安結束。
4、協尋失物
早期牛是農民最大的資產,話說一位農民牛被偷了,來福順宮請示王爺,而王爺卻開了瀉藥給他,他心中嘀咕說:「我丟了牛衪卻要我吃瀉藥!」,但他老婆勸說神明開的一定有祂的道理就喝吧,後來農夫聽他老婆的話就喝了,半夜就起來拉肚子,以前的茅房都在外面,當他在上完廁所當要起身,看到偷牛賊利用半夜要把牛牽出村莊,就被農夫捉到了,而牛找到之後拉肚子也不藥而癒。
5、虎爺公顯神威
昔日醫療衛生較不發達,有村民外傷,長疔瘡,都會奉請虎爺公金身在傷口處加持,都能痊癒相當靈驗。
6、tâu-hê儀式
水裡港福順宮朱府大王、池府三王、包府千歲皆有乩身,昔日都有治癒陰病之紀錄,王爺公的乩身會先和陰魂談判,並焚化一定數量的金紙,使患者恢復正常意識。
祭祀活動:
祭典時間
迎王
民國80年(1991)舉行戰後第2科迎王,由朱府大王乩身戴榮豐指示辦理,是年5月初送王,8月16日前至烏溪口請王,迎請神祇有五,分別為:遊巡大王李文章、遊巡二王柯天賜、遊巡三王高順龍、遊巡師爺孫木心、遊巡將軍陳武吉,此五尊神聖便於福順宮鎮守迄今。
大肚下堡20庄迎媽祖
自清代開始,大肚下堡20庄即會於農曆4月迎請彰化南瑤宮、彰化天后宮、大肚萬興宮、大肚永和宮媽祖輪流至庄內巡行賜福,福順宮位於麗水里,4月14日早上8、9點廟方人員會扛抬三府王爺神轎至龍西里茄投尾保安宮迎請媽祖,隨即舉行遶境村莊與釘營頭儀式,是日中午回到福順宮安座,供信眾膜拜。
儀式辦理
遊巡王爺遶境
清代至日治初期,福順宮每三年迎請一次遊巡王爺,隨後展開一個月至一個半月的遊巡,遊巡過程所需經費由旅居在外的水裡港移民、三府王爺之信徒組成總理籌募,為遊巡王爺與三府王爺扛轎的轎夫則都由在地水裡港人擔任,遊巡至哪個村莊便由該村庄準備伙食供應,遊巡範圍含蓋彰化、南投、臺中。
普度
農曆7月15日辦理
謝平安
農曆10月3日是為福順宮大王朱府千歲聖誕,是日同時舉行收營犒將與謝平安,村民會集中於廟埕祭祀神祇,感謝眾神過去一年內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