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福興宮據說創建於清末,因該區屢遭洪水肆虐,導致民不聊生。為求神明護助,先民遂以建造茅屋奉祀之。日治以後,最初廟務由當時溪底區長張福昌、張炳芳父子管理。昭和10年(1935),臺灣中部發生大震災,導致廟宇傾圮。後經庄民重建,乃改為鉛皮之平房建築。直到民國50年(1961),戴邱木村長鑑於廟宇簡陋,乃發動村民樂捐修建為磚造。福興宮主祀天上聖母,增祀五谷先帝、三山國王、開臺聖王、西秦王爺及中壇元帥等諸神。每逢諸神聖誕日祭拜,每年農曆正月則舉行祈安奉典,並迎駕新竹城隍蒞村繞境,年終則擇日酬神以謝平安。民國74年(1985),村民鑑於原社區活動中心簡陋,加上福興宮原址改建有礙,乃構想將村廟與社區活動中心合一,於是聘請地理師選定現址為吉地,同時籌備改建工作,決議將廟殿建於活動中心二樓,並於民國77年(1988)農曆12月竣工。
本文出處:(《臺中縣志住民志》宗教篇,臺中縣政府,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