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大甲澤安宮(大甲保生大帝會),創自清朝道光三年(1823)大甲先民為了祈求合境平安,委由黃姓前弟子往泉州西佛國雕造金尊,接祖廟香火,迎回醫神保生大帝正副爐祖、太子元帥、印童、劍童、卅六官將暨虎爺金尊,以為大甲五十三庄的守護神,組織神明會以卜爐主的方式奉祀。嗣因妙靈昭應,信徒奉獻,會務蒸蒸日上,每年祭典盛大。道光十五年(1835)大甲團練局迎請本會副爐祖為主神,是為保生大帝小公會。
日據時代初期為了設立大甲公學校,台中州政府要求捐出土地為學產,至大正二年(1913),地方人士協調本會,簽約捐出全部四甲九分九厘多的土地成為學產,從此祭典經費由大甲公學校編預算一百七十石給本會,日後公學校由街役場管理,此一經費改由大甲街役場編預算。大甲保生大帝捐出的土地部分於昭和二年(1927)設置女子學校(今文昌國小),其餘田租收入則為地方教育經費,本會保生大帝可謂「功在教育」。台灣光復後民生凋敝,大甲鎮公所力有未逮,只提供二十石,造成本會會員散失。本會雖一再要求恢復原契約所訂一百七十石,卻一再落空。
民國九十八年本會申請為社團法人,重新招募會員加入。因會員日增,爐主家中祭拜不便。理事長遂以每個月一元的象徵性租金,提供大甲區信義路220號的房子給本會供奉保生大帝。眾議於民國一百年十二月卅一日舉行安座典禮,並以保生大帝所賜「澤安宮」為宮號。
2011年12月31日 |
於大甲區信義路220號舉行安座典禮,並以保生大帝所賜「澤安宮」為宮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