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南海岩位址在清水鎮新興路87號,主祀觀世音菩薩,配祀有神農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白鶴仙姑、騎龍觀音。地方習稱南海岩為「觀音媽壇」。本地為平埔族拍瀑拉族牛罵頭社之生活場域,1733年(雍正11年),漢人大批湧入清水地區墾殖,稱本聚落為「社寮」,故亦有「社寮媽」之稱呼。
南海岩原是社寮內一戶民家所供奉的家廟,後因相傳觀世音菩薩濟世助人無數,使香火日益鼎盛,眾議擇地建廟,遂於廟地現址北側的芒果樹下建一簡單茅舍,稱為「觀音媽壇」。早先僅供奉觀世音菩薩,當時廟前還有一水溝被稱之為「番社溝」,南海岩也見證了漢人與平埔族人互動的珍貴歷史。1935年(昭和10年)4月21日,發生中部大地震,清水地區災情慘重,市區 街屋遭受重創,觀音媽壇亦受到毀損,信徒在原地修復。直到1946年(民國35年),因地方仕紳與信徒四處熱心奔走募款,在小廟南邊重建了一座新的土造新廟,取名為「南海岩」,並增祀神農大帝與註生娘娘,後來再陸續增祀福德正神、白鶴仙姑、騎龍觀音等神明,廟中至今仍保存重建時之「慈悲世界」匾額一塊。1980年(民國69年)因小孩子玩火釀災,廟宇部分毀損,幸賴信徒全力修復,廟宇得以完好如初。1999年(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廟宇嚴重龜裂,為避免意外產生,2006年(民國95年)6月召開信徒大會,經大會決議,推選籌組修建委員會,推派楊得辛擔任主任委員,蔡朝枝、蔡垂軒及蔡興達等擔任副主任委員,積極進行修建工程。2008年(民國97年)於農曆5月10日子時舉行安香安座大典。2010年(民國99年)農曆11月17日至11月19日舉行祈安三獻大典,14例祭日為農曆2月19日觀世音菩薩壽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