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朝天宮坐落於四塊厝,主要奉祀天上聖母。據說清康熙年間,有士紳蕭悉旦號成公資助北港朝天宮建廟,主事者感於蕭成公捐資之功德,乃回贈天上聖母、二聖母、三 聖母金身迎回四塊厝奉祀,成為當時北港朝天宮在臺第一個分靈廟。日治以後,受限於日人之宗教政策,聖母金身曾一度藏於諸仕紳家中。戰後,信眾有感於聖母於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之庇祐德澤,乃興建廟奉祀之議,遂由洪秋霖、陳水通、陳瑞隆及蔡鍊等商議募捐建廟,並於民國37年(1948)歲次戊子竣工,命名朝天宮。民國69年(1980),該宮破土進行擴建,並於民國73年(1984)閏10月21日竣工。新建廟殿以鋼筋水泥建造,樓共二層,上層供奉聖母金身,偏殿奉祀神農大帝、玄天上帝、註生娘娘、朱府千歲,下層則闢作活動中心,提供庄民舉辦喜慶宴會及休息交誼之所。
民國74年(1985),破土添建三樓供奉玉皇大帝,偏殿則奉祀觀音菩薩、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並於民國84年(1995)竣工。此外,該宮管理委員會亦於民國79年(1990)籌款重建四塊厝福德祠,並於民國81年竣工。
本文出處:(《臺中縣志住民志》宗教篇,臺中縣政府,2010 )
簡介與相關圖片:
朝天宮坐落於清水鎮高美路420號,主祀天上聖母,陪祀有朱府千歲、註生娘娘、神農大帝、玄天上帝、文昌帝君、玉皇大帝、觀世音菩薩。清康熙年間,士紳蕭希旦公資助北港朝天宮建廟,主事者感於蕭希旦捐資之功德,乃回贈天上聖母、二聖母、三聖母金身迎回四塊厝奉祀。日治以後,受限於日人之宗教政策,聖母金身曾一度藏於諸仕紳家中。戰後,信眾有感於聖母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之庇祐德澤,乃興建奉祀之議,遂由洪秋霖、陳水通、陳瑞隆及蔡鍊等商議募款建廟,並於1948年(民國37年)竣工,命名為朝天宮。1980年(民國69年),該宮破土進行擴建,並於1984年(民國73年)閏10月21日竣工。新建廟殿以鋼筋水泥建造,樓共二層,上層供聖母金身、偏殿奉祀神農大帝、玄天上帝、註生娘娘、朱府千歲,下層則闢作活動中心,提供庄民舉辦喜慶宴會及休息交誼之所。27朝天宮年度重大祭典為農曆3月23日天上聖母聖誕千秋,當天晚上也會擲筊選出下任爐主。此外,每3年也會前往北港朝天宮進行參香,參與信眾約300到350人,日期透過擲筊決定;逢農曆十月,朝天宮也有吃平安的習俗,確切日期亦透過擲筊決定。朝天宮年中重要祭典活動為農曆3月23日的天上聖母聖誕千秋與農曆7月15日的中元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