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天宮天上聖母源自當時的鳳山縣角宿庄龍角寺,清代庄民有感「南路媽」之靈驗,遂自角宿包香火回來雕塑金身朝拜。清末創建土角小廟,日治大正元年前後,將舊廟拆除重建,直至民國五十六年(1967)二月經庄民倡議再度重建,民國五十九年(1970)二月十五日竣工落成,民國六十一年(1972)媽祖生再配合神誕建醮慶成,民國七十三年(1984)興建牌樓,民國八十年(1991)廟內進行整修,次年接續整修屋頂,民國八十二年(1993)三月落成,即為現今慈天宮廟貌。
寺廟沿革(洪麗雯拍攝2011.7.22)
寺廟外觀(洪麗雯拍攝2011.7.22)
大殿(洪麗雯拍攝2011.7.22)
主神龕(洪麗雯拍攝2011.7.22)
主神天上聖母(洪麗雯拍攝2011.7.22)
玄天上帝、觀音佛祖、李府千歲、觀音佛祖、鄭國姓爺、田都元帥、中壇元帥、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虎爺……。
左神龕註生娘娘(洪麗雯拍攝2011.7.22)
右神龕福德正神(洪麗雯拍攝2011.7.22)
左殿太歲殿(洪麗雯拍攝2011.7.22)
請王前一日:往角宿天后宮、大崗山超峰寺、旗山三角堀鶴山北辰宮進香。往小琉球池隆宮、李府祖厝進香。
首 日上午:至九如鄉東寧村東寧橋下,武洛溪畔請王。
全日:迎王遊境。
夜晚:拜王祭典。
尾日上午:至九如鄉東寧村東寧橋下,武洛溪畔送王。
王俊凱,〈屏東地區迎王祭典之研究-以下淡水溪和隘寮溪流域為主〉,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黃瓊慧,〈屏北地區的聚落型態、維生活動與社會組織〉,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5。
施添福,《台灣地名辭書卷四屏東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庄廟(新庄仔,今新園、新二兩村)
新庄仔迎王時扮演馬夫、掃路的民眾相當多,其中替千歲爺牽馬的馬夫最多,一般多因還願而來,且常世代相傳。家中老少扮馬夫,手中馬鞭更是傳承數代,迎王時間一接近,新庄仔的金紙店,皆會販賣馬鞭以及手本,形成特殊景象。手本封面為一「稟」字,內頁則書「涓取三月十九日 本境天上聖母恭迎 代天巡狩○府千歲繞境平安」及「馬夫 ○○○ 謝」,於請王時將馬鞭插於溪邊,並將手本打開,焚香祭拜後插香於溪邊,請王後焚燒金紙,並將黑色長條布圍在帽子上,並粘上兩朵小紅花,表示已成為王爺馬夫,將開始為千歲牽馬,此後拿起馬鞭與手本,跟於王馬邊隨香。掃路還願者亦同,只是手持掃帚,並於神轎、王馬前替神明清道掃路。翌日送王時,同樣到送王溪邊,同樣方式祭拜,只是在送王時,要將手本與黑布、紅花,連同金紙一同焚化,象徵辭去馬夫工作,並完成還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