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乾隆五十四年(1789)戴包募建,道光三年(1823)因洪水氾濫,廟宇流失而神像泰然,當時地方仕紳,有感威靈顯赫,群議擇址建廟,經卜問宗,以現址建廟最佳,於是在今康樂台處重建廟宇,道光六年(1826)廟成,香火不絶,咸豐十年(1860)並進行增建。明治四十四年(1911)間,洪水復發,前殿盡沒,後殿則安然存焉,眾人有感水患,遂於大正元(1912)籌資興建堤岸,而佳佐管轄善男信女,自動協幫,並重建廟宇。大正六年(1917)廟成,並舉行建醮大典,大總理佳佐沈元順至此神威遠播。民國五十三年(1964)地方有識之士及善男信女,再度集資匯力,拆除舊廟,重砌殿宇,歷十二寒暑,至民國六十五年(1976)秋新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