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攸宮據傳在清康熙20年(1682)由大陸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金沙鄉移民組成,由林有善及七個姓氏人家攜帶福德正神來臺移居。現五溝村與內埔間龍東橋東北方一帶地方的水板頭地方安居開墾,後因大水沖毀家園遷居現泗溝水;日治昭和七年(1932)建福攸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因軍需孔急,將整座廟宇的鐵條悉數拆除殆盡,直到民國六十四年(1975)地方才又集資重建,翌年竣工。
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關聖帝君、註生娘娘、神農大帝等。
曾彩金總編纂,《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宗教與禮俗篇)》,屏東市:六堆文教基金會,2001。
泗溝水
傳說原廟址離現址二公里半處,即五溝村與內埔間攏東橋東北方一帶地方,當時祖先拜福德正神時,貢品中有豬腳突然被一隻大白狗叼走,祖先就跟隨行蹤至現址,白狗然消失無蹤,只見豬腳放為合石形,先祖認為福德正神顯靈指示此地為開莊地,昭和七年(1932)在此建福德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