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依據福隆宮碑文記載,清乾隆五年(西元一七四O年、歲次庚申年)大陸福建先民,抱攜三代祖師渡海來台,奉祀於本庄開墾定居,一直於自家祭祀,日據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空襲台灣,庄尾田間均遭劇烈轟炸,為人畜帄孜,深受百姓感戴,又被調到南洋當軍伕的瓦磘庄青年,行前至三代祖師處祈求香火以保平安,皆能安然回鄉。
由於三代祖師庇祐全鄉,庄民身受其恩,遂於民國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歲次癸卯年)二月興建小廟奉祀,定名為「福隆宮」,初建廟堂較為簡易,又信眾日益增多,遂再重建,於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動土,七十三年三月十四日竣工,並舉行入火安座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