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該地原為原住民社稷神「地公壇」,明鄭、清初,漢人移入墾荒時,稱呼「地公」為土地公,乾隆末年洪氏族人在「土地公壇」旁經營甘蔗廍製造砂糖,土地公名隨業轉,又被稱為「廍公爺」。有一天,村民發現廍公壇西南隅竹籬笆柱上有束天后宮天上聖母的香火,廍公壇管理人洪行賜將香火安置於廍公壇內供奉,進而雕刻神像膜拜,香火鼎盛。
西元1905年,日人獨佔製糖工業,強制廢止私廍經營,重整戶籍、地籍,負責管理廍公壇的洪氏族親遂將土地登記為「廍公爺祭祀公業」。昭和三年(1928),廍公壇被火災焚廢,村民發起樂捐,募建新廟於廍公壇舊址,廟堂名為「天后宮」正殿安置天上聖母,偏殿安置廍公爺。天后宮雖為名供奉天上聖母,但廟地歷經近百年仍為廍公爺祭祀公業所有,直到民國八十九年(2000),才將天后宮正名為「屏東市公館新興天后宮」,而廍公爺祭祀公業名下土地也變更登記為「公館新興天后宮」的宮產。
公館新興天后宮廟內沿革碑記
洪麗雯拍攝2011.5.13
公館新興天后宮廟外沿革碑記
洪麗雯拍攝201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