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台灣光復初期,草創代天救世壇於屏東市橋南里清明巷(侯宅)附近,於民國四十三年(1954)間遷移至屏東橋南里明月巷現址,正式成立代天救世壇,祀奉羅府千歲、吳府三太保、北境城隍、慈聖姑等,當時的正乩生為黃全慶,文案生為張江山,副乩生為柯頂成,轎手生為蔡得能、謝玉林、蔡西鐘,隨駕生為郭媽盛、吳寸、吳錦…等。
民國五十二年(1963)二月一日,改為三府救世壇,在此之前是為茅草搭建階段,因地勢低,排水不良,每逢大雨水深及膝,神像經常須往高處民宅搬移,再因茅草屋年久失修,不適合居住,因此於民國六十二年(1973)籌設購地事宜,六十七年(1978)購地完成,是實購地的大德有黃棖根、邱玉淼、黄體宗、張永田,且成立建廟基金,由眾信徒熱烈捐助,絕大部分工程資金乃由吳信寶先生捐獻及工程期間大小細節亦由吳先生來規劃。
民國七十年(1981)二月廟宇落成,經神明指示定名為「天清宮」,並於民國七十八年(1989)五月,經政府指示正式成立天清宮管理委員。
天清宮沿革誌
洪麗雯拍攝20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