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如意進善宮五府千歲,發祥於民國三十二年農曆七月(歲次癸未年、孟秋),始由本宮前輩蘇意、林錦獅、凃丁前與許東華等,首倡組成八家將軍,為境民消災解厄。後鑒及有將無主,難以發揮神道,故進謁南鯤鯓代天府,請靈分祀以為主。
起初設壇於許東華自宅,奉旨命派南鯤鯓代天府之籤筒官,晉級為吳府千歲,分鎮本境,並雕塑金身奉祀。當時因壇址環境不適用,而移壇蔡殿家中奉祀之。至民國三十六年農曆二月(西元一九四七年、歲次丁亥年花月)奉玉敕命名為『溪州如意堂』,公推蔡殿擔任第一任堂主,掌理堂務,神人合一,興鸞救世,未幾靈爽播及遐邇,香火年盛一年,因此扶鸞效命者,接踵而至,溪州如意堂吳府千歲之香煙,亦隨之鼎盛也。惟該壇地人煙稠密,店舖林立,每逢盛會,頗感繁擾,經得眾議,徵得陳石續、陳金友及陳伯董等昆仲之同意,貢獻房屋,於民國三十七年遷入而奉祀之。
不久蔡堂主逝世,另奉命派陳石續為第二任堂主,在陳堂主及各鸞友之合下,神人一體,興鸞救世,指引迷濛,入德積善,而吳府千歲之威靈赫濯,施符水以治疫,警兇頑而彌鬪,如响斯應,為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良有以也。未久夲宮第一任之主壇吳府千歲,奉旨調升南天君之職,其遺缺另派第二任主壇接任。
迨至民國五十年奉旨增置進善宮,准設文鸞部,旨命派南海觀世音菩薩及九天玄女娘娘為正副主席,並派楊自發為進善宮主持,而大開道場,弘揚聖道,代天宣化,挽回頹風,受此指化回頭者,為數不鮮也。茲為本宮設壇處,係借用民房改造,地坪狹小,設備簡陋,無法容納數百位鸞生於一堂,不但無以供值年之盛會,且不足以壯三界高真之蒞臨,及各神聖仙佛之聖威,乃謀改建,以崇重神聖之莊嚴,而壯觀瞻。爰於民國五十二年奉旨築建聖佛行宮暨玉皇聖宮,即成立建宮籌備委員會展開籌備工作。其基金初由本宮鸞生捐獻,而後逐漸瀰漫四方響應,遍及全省,共襄盛舉,解囊捐助,捐額約達新台幣250萬元,其範圍之廣,入人之深,不難想像而知也。
迨至民國五十三年擇地,民國五十四年選聘匠師鳩工,平土奠基,著手分期興建也。本行宮之建築,共分三層,上層為玉皇聖宮靈霄寶殿,供奉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中層為三教聖宮寶殿,供奉儒、道、釋三教主。下層為進善宮大雄寶殿,供奉 南海觀世音菩薩。前殿為如意進善宮代天府,供奉 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東西兩側附置藏經閣、議事廳及鐘鼓樓。正門配合兩儀,以三千定乾坤。宮前豎立天罡五斗旗,以安定天下太平。庭按地支為十二,以明燈普照宇內蒼生。興建中,本宮 恩主率門下諸生等,輸誠效勞,晴雨無間,寒暑不懈,歷經六載,全部竣工,並於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遷宮安座。
今之規模,仰沐神床,原有數存焉。況神凜正氣於天地,洋洋在上,而廟之設施,又於崇仰中,廣寓善舉,其必千秋勿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