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宮主祀水僊尊王(當地稱為水官聖帝),根據該廟石碑記載,民國三十五年東港人林列先生於七月琉球鄉協助信眾成立鸞堂,初借蔡清誥先生家宅廳中安奉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香火,又將東隆宮水僊尊王(駕稱水官聖帝)金身請至一同祭祀,十月十三日良辰開堂,堂號命名為「隆和堂」。
又據水仙宮記載,水僊尊王後被東隆宮請回,另雕水僊尊王一尊,降駕報出頭銜為海防聖帝,並指示水僊尊王欲在小琉球救世行醫,民國三十六年決議在雕塑一尊水僊尊王,降駕自稱為「水官聖帝」,隆和堂故以水官聖帝為主神,海防聖帝、溫府千歲為副主神,民國三十八年農曆十月隆和堂於現址琉球段一之一號興建廟堂,並更名為「水仙宮」,至民國三十九年農曆十二月底竣工,入廟安座。
六十四年水仙宮廟體年久失修,故向屏東縣政府提出重建事宜,但廟址乃屬省土地,後向省政府財政廳申購才准予改建,民國六十六年農曆八月開始改建,至民國六十八年農曆六月六日竣工並舉行開廟門安座典禮。
水仙宮廟貌(潘信來拍攝-2008.04. 12)
水仙宮一樓正殿(潘信來拍攝-2011.07.28)
水仙宮五福大帝(潘信來拍攝-2008.04.12)
水仙宮二樓正殿(潘信來拍攝-2011.07.28)
水仙宮水官聖帝、海防聖帝、溫府千歲(潘信來拍攝-2008.04.12)
水仙宮沿革碑(潘信來拍攝-2011.07.28)
海防聖帝、溫府千歲、五福大帝(張、鍾、劉、史、趙五靈公)、觀世音菩薩、五毒大神、福德正神、中軍府、將軍爺、劍印將軍、五營兵將、大小王船
水仙宮一樓左龕中軍爺(潘信來拍攝-2011.07.28)
水仙宮一樓右龕將軍與五營兵將(潘信來拍攝-2011.07.28)
水仙宮二樓左龕觀音佛祖(潘信來拍攝-2011.07.28)
水仙宮五毒大神團(潘信來拍攝-2006.10. 25)
水仙宮二樓右龕福德正神(潘信來拍攝-2011.07.28)
水仙宮印將軍(潘信來拍攝-2011.07.28)
水仙宮劍將軍(潘信來拍攝-2011.07.28)
水仙宮王船(潘信來拍攝-2011.07.28)
1. 水仙尊王聖誕,每年十月十日,演戲兩天,交陪廟宇與居民會前來祝壽祭拜。
2. 中元普渡,每年農曆七月二十八日,廟方公普、居民與鸞生贊普。
水仙宮建築簡介
水仙宮為兩層樓建築五門兩進二殿,廟貌為華南重簷歇山式,一樓正殿主祀五福大帝(張、鍾、劉、史、趙五靈公),陪祀五毒大神,左龕奉祀中軍府,右龕奉祀將軍爺、五營兵將;二樓主祀水關聖帝,陪祀海防聖帝、溫府千歲、劍印將軍,左龕祭祀觀世音菩薩,左側安祀太歲星君,右龕祭祀福德正神,右前側安奉大小王船。
水仙宮太歲星君(潘信來拍攝-2011.07. 28)
祭祀以該廟鸞生為主,居住區域較四散,亦是白沙尾庄廟。
2. 水仙宮五毒大神團簡介
民國三十五年,小琉球鄉民從東港東隆迎請水仙尊王金身回鄉祭祀,後成立鸞堂最早的名稱為「隆和堂」,後更名為水仙宮,約民國40初年,時有一位台南市人烈阿(音譯)遷居小琉球,以組裝腳踏車和製作錫器維生,因認識隆和堂的鸞生,故時常跟隨四處為信眾解厄,當時正巧五福大帝劉靈公時常降乩行醫,又見東港有一團五毒大神陣團,因而眾人提議成立五毒團,剛好烈阿在台南曾學過家將,因而由烈阿教導五毒大神步伐,參予小琉球的迎王駕遶境漁港的廟會。
小琉球水仙宮的五毒大神陣團,有一段時間無教練教導,只好至東港共和堂邀請林碧電先生繼續指導水仙宮的神將團成員平均年齡較大,是以國中生青少年為主,在不影響學生課業的前提下,利用夜間來訓練孩子們的基礎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