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小琉球島居民大部份以討海捕魚維生,虔誠信奉觀音媽和王爺,鮮有學佛者,更別說有佛教道場,當時島上寥寥數位佛教徒尚依附供奉觀世音菩薩及順天聖母之「靈山寺」共修。
地清法師(俗名鄭寶泰)初至本島,經人介紹,借住一廢棄空屋,日夜精進禪坐自修,並自畫地藏菩薩像於牆壁上,早晚禮拜。島上蓮友聞知法師精進不懈,願力宏深,故相偕而至,親近請法,信眾益增。爾後,信眾苦於無正式道場共修,逐力請法師興建寺院以利弘揚佛法。法師欣然應允,但礙於經費拮据難成其事,後經法師回台灣本島弘法,帶動信眾渡海來島朝山,一時盛況,並於同年購地啟建「弘願寺」(後更名為「南海普陀寺」)(附註)讓佛法在此弘化度眾。
小琉球道場興建於民國七十八年,大殿供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四大天王,至民國九十二年之前,此處尚保留原先之開放式格局,後來再慢慢增加周邊建設,重新整建齊全,包括廣場一併舖成平坦的水泥地面,方便信眾停車。
道場雖小,設備卻很齊全,可容納近百人掛單的寮房、獨立的公共衛生間、客廳、廚房、收納室、藏經室等。廣場三面分植榕樹、玉蘭樹,排排成列,一角更有山水小花園,採島上常見植物及仙人掌、珊瑚礁岩,清晨或下午散步小憩,非常清涼。
※附註:地清法師畢生弘揚淨土法門,致力推動成立念佛安養蓮社。民國89年起在台灣本島先後創建佛頂山朝聖寺左鎮道場(台南縣左鎮鄉)、三義道場(苗栗鄉三義鄉)安僧辦道。為了讓信眾及對外弘法方便稱謂,故於民國93年8月正式向屏東縣政府當局申請寺院更名,正名為佛頂山朝聖寺-小琉球道場。
資料來源:佛頂山朝聖寺網站 www.tuztuzo.com.tw
簡介與相關圖片:
佛頂山朝聖寺廟貌(潘信來拍攝-2011.07. 28)
佛頂山朝聖寺正殿(潘信來拍攝-2011.07. 29)
佛頂山朝聖寺釋迦牟尼佛(潘信來拍攝-2011.0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