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慈真宮位於林邊國中校門口旁,主祀潘姑娘,潘姑娘身世有各類說法,一為平埔族的遺蹟,二說為荷蘭基督徒,在村中傳教,也為人醫病,救人無數深受愛戴。過世後,村民感念其義行而立廟,所以尊稱為潘婆媽。
又依據慈貞宮沿革文,朔自明末清初潘氏隨鄭成功(國姓爺)大軍一起入臺,當時潘氏皂衣髻髮,常由其神湛之醫術偏方活人無數,卻總居無定所。後遊醫至現廟址時感於地靈及民需,遂築茅屋於此落腳修真,以其精湛之醫術醫方除民之疾、解民之患。先民因念其恩澤便於潘氏歸真處,葬其身、築土壇、植茄苳樹於旁以為追祀。先民念潘氏以婆媽之心渡世助民,尊呼潘婆媽香火傳拜。現該茄苳樹幾經風霜、三度生死、略估樹齡約兩百餘年,原茄苳枝幹於枯死之際,由媒鳥因緣於枝幹頂植活榕樹,成就現之大貌即茄苳與榕樹之合體,信徒們尊為樹神,頂禮謨拜。
日治時期,因原址位置偏避,成了一處亂葬崗(即現之林邊鄉第一、第二公墓前址。當時又因竹叢、林投樹雜竄荒草蔓長,村民懼之視為畏途。直至日治後期方有先賢在該地建神灶,希望藉潘婆媽之神靈庇佑過往之鄉民。約民國四十年前後,先鄉賢吳同先生因感其神澤,所以聚議重拾潘氏遺骨,拾得神骨乙對,以紅綢裝包、建土柱屋,始成一屋形神社受眾信徒朝夕供奉。
神澤愈多,信徒愈眾。民國五十年有林正德、蔡福來及林新居等三位先生倡議重修廟宇,但因當時社會並不富裕,故僅能重修翻整而已。民國七十三年才有林連白先生集眾信之力改建成現今之鋼筋水泥殿宇,將神骨奉於正桌底、塑潘婆媽金身,也因神像神氣非凡眾信更尊呼潘姑娘,凡有所求無不感應。
民國八十六年,因原廟址地處低窪加上路面填高,所以每逢雨季便積水難消,遂由現管理人林瑞雄先生及住持林朝滿先生,集眾信及地方鄉紳公議,將地勢填高且重修廟宇。
簡介與相關圖片:
慈貞宮廟貌(潘信來拍攝-2011.07. 22)
慈貞宮正殿(潘信來拍攝-2011.07. 22)
慈貞宮潘姑娘(潘信來拍攝-2011.07. 22)
慈貞宮潘姑娘令旗(潘信來拍攝-2011.07. 22)
慈貞宮沿革文(潘信來拍攝-2011.0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