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清康熙二十年間(1861),林姓先祖從福建省遷居現在嘉義縣鹿草鄉碧草村,迄道光年間再遷居屏東縣九如鄉冷水坑,現居玉水村定居,三代祖師原為先林姓先祖私佛,因奉拜靈驗受村民要求,由村民供奉而建廟,當時用竹草簡陋築廟,座東向西,香火鼎盛,求神者眾多,至道光年改建磚造,變更座西向東,推舉陳鳥金為管理人,陳鉗為法師,楊允為乩童。
昭和元年(1926)村民協議再用竹茅築廟原座東向西廟位,同時再推舉陳壽村為管理人,民國四十九年(1960)經信士建議在原位改建現在廟宇,擇號清水宮,歷經陳瓊、蘇明長為管理人,民國六十五年(1976)經信徒大會改選林溪河先生為管理人。民國八十七年(1998)於現址募款重建,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正月九日午時動土,同年二月三日午時開工。工程順利於民國九十一年(2002)竣工,並於同年三月十六日子時入火安座慶成。
清康熙二十年間(1861),林姓先祖從福建省遷居現在嘉義縣鹿草鄉碧草村,迄道光年間再遷居屏東縣九如鄉冷水坑,現居玉水村定居,三代祖師原為先林姓先祖私佛,因奉拜靈驗受村民要求,由村民供奉而建廟,當時用竹草簡陋築廟,座東向西,香火鼎盛,求神者眾多,至道光年改建磚造,變更座西向東,推舉陳鳥金為管理人,陳鉗為法師,楊允為乩童。
昭和元年(1926)村民協議再用竹茅築廟原座東向西廟位,同時再推舉陳壽村為管理人,民國四十九年(1960)經信士建議在原位改建現在廟宇,擇號清水宮,歷經陳瓊、蘇明長為管理人,民國六十五年(1976)經信徒大會改選林溪河先生為管理人。民國八十七年(1998)於現址募款重建,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正月九日午時動土,同年二月三日午時開工。工程順利於民國九十一年(2002)竣工,並於同年三月十六日子時入火安座慶成。

(洪麗雯拍攝2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