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大潭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根據保安宮廟碑記載,清朝康熙六年(西元一六六七年、歲次丁未年),有陳姓先民於故鄉迎請一尊高七寸之保生大帝神像回庄供奉,並建茅舍為其廟室,名曰:「大道公廟」,其址約在保安宮現址之後西北方三百米之處。
至清朝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歲次辛巳年)由於地方不靖,時有盜寇入侵。乃將沿溪散居之各姓計有陳、林、吳、趙及稍後遷入之莊、蘇、黃、許、李、王、劉、顏、蔡、阮、倪等遷集於現址村舍,並築尖竹圍籬護牆及護庄河溝,以共同拒抗盜匪,並更名曰「新庄」,集資遷建保安宮至現址,廟以磚瓦建造,由陳姓負擔後殿建廟經費,其餘各姓同負前殿建費,遵奉保生大帝指示其有三兄弟即吳、許、孫三真人為主神。
清朝咸豐元年(西元一八五一年),有一唐山客至林邊庄落腳賣藝,其隨身供奉一尊神像甚為靈異,當時先民奉保生大帝指示,虔備厚禮,情商該唐山客割愛,而迎回該尊神像,即池府千歲金身也。復奉大帝指示將大道公廟改稱為「文武殿」,以表達對池府千歲之崇仰也。
民國二十二年初(公元一九三三年,日本昭和八年、歲次癸酉年),村民咸感於保生大帝、池府千歲等眾神威靈顯赫,庇祐甚多,而宮室廟貌已年久失修,亟需重建,故村里士紳合議發起重建,禮聘新竹著名廟宇建築師李秋山前來營建,歷三年時間完成,於民國二十四年元月(西元一九三五年、歲次甲戌年,十二月),舉行安龕入座大典。
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元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美國盟軍大舉攻擊日軍基地,而週邊村落亦受波及,軍民死傷慘重,「大潭新庄」雖地處被炸射範圍內幸未被炸中,實賴保生大帝、池府千歲靈威庇祐之賜,台灣光復後全台百姓奮發打拼,創造經濟奇蹟,庄內居民紛紛增高地基改建房舍,而廟室相形陳舊且已有風蝕現象,民國五十七年經眾信徒提議成立興建委員會募資重建,聘蘇志萍先生設計藍圖,李榮泉先生昆仲負責營建,又歷三年時間,終於在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吉日(西元一九七O年、歲次庚戌年十月)完成,並舉行入火安座儀式。
祭祀活動:
1.保生大帝聖誕,每年三月十五日,全庄備牲禮祭祀,演戲兩天。
2.迓保生大帝與巡營,每逢子、卯、午、酉年的三月十五日下午,巡視大潭里管轄莊域,該庄部份廟宇參與。
3.迓池府千歲與巡營,每逢丑、辰、未、戌年的六月十八日下午,巡視大潭里管轄莊域,該庄部份廟宇參與。
4.王醮,每逢寅、巳、申、亥的六月十七、八日,一朝王醮,六月十七日中午至大鵬灣請王,隔日十八日遶境巡視大潭里管轄莊域,當晚送王,王船遊天河,該庄部份廟宇參與,道士做王醮科儀。
5.中元普渡,每年農曆七月底,廟方公普、居民贊普,以素食為主。
6.犒軍,每月初二、十六,年度爐主負責中營祭祀,其他四營由頭家負責。
保安宮王醮-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