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大清府嘉蓮宮主祀松王爺與茅府千歲,東港鎮民俗稱後塭仔廟,根據後塭耆老阿麻仙(陳志淵)所錄,大清府初建至今約二百九十二年(西元一七一五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即鄭成功開台約五十年。大清府初建之時,傳說在太監府遺跡之南方,大清府南方即茄萣港,傳說嘉慶君口諭稱之「金茄藤」,而改稱金茄萣港,即現在的大鵬灣。
時後塭仔莊大清府坐東向西,後塭仔莊西邊臨海,廟可遠視小琉球,後塭仔莊北即太監府遺跡。大清府第一次遷建與東隆宮4,第一次遷建之歲月相差不多,大清府第二次被海嘯沖毀遷建時,後塭仔莊保正陳用先生暨庄中父老多人,前來與阿麻仙協商,據云大清府沉毀,這次遷建擬要改換廟名,討論結果,經阿麻仙建議改為嘉蓮宮,涵義為紀念茄萣港之意思。因而受到在座人士一致贊成,再經請示神明,連得三杯聖筊,決定自始將大清府改為嘉蓮宮,此為八十一年前事,嘉蓮宮興建慶成安座之日,阿麻仙亦曾敬題一聯曰「嘉惠全民王靈護境、蓮開滿港聖道安瀾」。
民國三十六年艾妮茲颱風來襲,後塭仔廟嘉蓮宮再度被海浪沖毀,即而將廟中神尊,暫時寄祀汕尾仔福德廟,迄至後塭仔廟嘉蓮宮第三次遷建落成,時後塭莊前賢欲請回神尊,卻因雙方誤會,最後決定設置天案,恭請大清府松王爺做主,以擲筊方式決定雙方所祭祀之神祇,後塭仔廟得祀三尊神像(池府千歲、二府千歲、閻帝),汕尾仔廟亦分得兩尊(松王爺、茅府千歲),惟此可見神與人同,信仰在虔於心誠,萬勿意氣用於事。
後塭仔廟嘉蓮宮奉祀仍以松王爺、茅府千歲為主祀,又陪祀朱王、池王、二王,閻帝,因神靈顯赫、香火鼎盛,廟室已無法容納更多信眾,故全庄庄民決議第四次重建,由於後塭大清府嘉蓮宮信徒同心一致、群力群策,經歷兩年竣工,於六十四年十一月(西元一九七五年、歲次乙卯年十月)吉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祭祀活動:
1.松王爺聖誕,每年一月初九日,全庄備牲禮祭祀,演戲兩天。
2.茅府千歲聖誕,每年一月十八日,全庄備牲禮祭祀,演戲兩天。
3.中元普渡,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日,後塭嘉蓮宮自古皆無普渡禮俗,從99年起,隨閻帝爺聖誕祝壽,聘戲兩天,亦請道士主持一朝普渡法會,由該庄居民贊普,並募贊普桌,當夜食「福宴」。
4.設中軍府座,東港迎王前一年,每當東港東隆宮迎王前一年,擲出代天巡狩正科中軍府日期,進行開光點睛安座儀式,該廟亦同時設中軍府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