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與相關圖片:
武聖廟,地方習稱「關帝廟」,原為一座官祀的「祀典武廟」,康熙36年(1697),創建於媽宮澳西側的校場邊(約今澎湖防衛司令部東側一帶)。康熙56年(1717)曾經擴建,乾隆時期又經過兩次整修和增建,嘉慶以後也曾經多次重修。光緒元年(1875),協鎮吳奇勳與通判唐世永選擇遷建於現址。光緒11年(1885),武聖廟曾毀於清法戰爭;到了光緒17年(1891),再由總兵吳宏洛重修,添建後殿與半月池。明治36年(1903),吳品分等人在武聖廟開設鸞堂「濟眾社新民堂」,濟世著書,後改為「復善社」。昭和12年(1937),馬公紳商發起重新拆造與增高,當時廟務由東甲委託紅毛城芸負責。戰後,關帝廟曾被駐軍佔用一段時間,駐軍撤離後,紅木埕人見廟舍圮傾,於民國62年(1973),募款改建為二層樓,並增建鐘鼓樓,增祀聖帝三代及孔子神牌,為今日所見樣貌。

馬公武聖廟山門及半月池 (照片拍攝者:周舜瑾 2023.10.23)

馬公武聖廟後殿 (照片拍攝者:周舜瑾 2023.03.21)

馬公武聖廟中央神龕及眾神 (照片拍攝者:周舜瑾 2023.03.21)

馬公武聖廟三樓孔子殿 (照片拍攝者:周舜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