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與相關圖片:
北辰宮位於原媽宮社北甲,大約是今天馬公市長安里,澎湖人則俗稱北甲宮,與東甲北極殿、南甲海靈殿並稱媽宮三大甲頭廟(角頭廟)。臺南南鯤鯓五府千歲曾於清代巡狩澎湖,當時千歲駐蹕,以闔澎公廟的澎湖天后宮為行臺,天后宮亦同為媽宮三甲(東甲、南甲、北甲)之公廟,居民無不竭誠籌備行臺祭祀事宜。而五府千歲回鑾之後,有媽宮鄉紳二十餘人決議籌備神明會,叩謝神恩,並合資雕塑朱王爺金身輪流奉祀。明治32年(1899),在北甲居民和郊商的努力下建立專廟,落成後廟名即定為「北辰宮」。大正7年(1918),開設鸞堂,名曰「化民社明善堂」,扶鸞著書。二戰後,北辰宮遭盟軍轟炸損壞,於民國38年(1949)重建,並增建廟前的四垂亭,直至民國70年(1981),因規制狹隘,不敷使用,改建成兩層式的建築,牆柱皆有澎湖書法名家紀雙抱、吳克文落款,門神、牆堵、神龕等彩繪出自名家黃友謙之手,即今所見樣貌。

北甲北辰宮正面 (照片拍攝者:洪于正 2023.03.21)

北甲北辰宮一樓拜殿 (照片拍攝者:洪于正 2023.03.31)

甲北辰宮每日誦經 (照片拍攝者:洪于正 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