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溯創建斯廟,已歷二百餘載,其間雖經數次重修,迄未命名,向咸以太子廟稱之,弦以日積月累,迭遭風雨侵蝕,致棟衰折崩,恒皆損壞,復於民國十七年戌辰年間,經先人籌資改築,而東明宮之名亦同時確立焉。思斯宮不唯為本村居民精神信仰之中心, 抑且為敦睦鄰近百姓之樞紐,故參拜接踵,香火旺盛,然日夜消逝ㄡ經數十年,致宮殿再呈瓦裂木朽,樑傾壁頹,令人見之心滋戚焉!由是始於民國六十三年荔月間,鄉老發起重建之議,嗣賴村民暨旅台同鄉大力贊助,踴躍捐款,朱幾欣見集腋成裘,乃於同年陽月五日破土興工,直至六十五年荔月八日入火,陽月四日落成。望以煥然,視蘶然,環觀更見水繞於前,陵擁於後。藉勝景以添美,益吾宮之靈秀,噘功歸萬善之心血,眾擎之鼎力,增吾村之光輝,昭奉神之虔誠猶餘事耳!計總工程費新台幣貳佰餘萬元,第恐事後湮沒不彰,特撰述數言以為記。
(資料來源:湖西鄉志中冊368頁)
簡介與相關圖片:
簡史:始建於乾隆年間稱太子廟,民國17年重建,改名為東明宫,65年重建落成,增祀金府王爺和關聖帝君。
交陪廟:西寮代天宫
分火廟:無
(資料來源:湖西鄉志中冊367頁)
潭邊東明宮「龍舌石」的傳說神奇
距今已屆三百餘年的湖西潭邊東明宮,除宮內主祀李哪吒雕工細膩充滿神奇色彩之外,其矗立廟宇大門的「龍舌石」也有一段神奇的傳說。早年廟名為太子行宮的潭邊東明宮,至今已屆三百多年歷史,由於香火相當鼎盛,成為各界善男信女膜拜和祈褔之所,也是村內民眾的宗教信仰中心。
據野史記載,大約在數百年前,潭邊先祖在褔建廈門:漳州、泉州、金門一帶皆以海為田,由於經常至澎湖海域捕撈作業時遭遇風浪襲擊,因此即把澎湖內海做為避風的港口,日子一久,避風漁民始發現內海海域「崁腳」即潭窟內的魚產量最為豐富,為方便出海捕撈,隨即以距離「潭窟內」較近的陸地做為臨時住所而定居下來,即是潭邊村名的由來。相傳,當時三太子李哪吒正奉玉帝派遺出巡,恰巧經過潭邊上空,赫然發現村民被瘟疫所困,正到處求神拜佛,祈求早日痊癒,三太子隨即駕臨潭邊降乩賜藥,不僅治癒全村民眾,並吩咐村民日後如遇到任何困難欲找尋他時,只要虔誠焚誠一柱清香向西方「呼調」即可。從些潭邊村民就把三太子李哪吒供奉為潭邊村的守護神。並發動村民募捐建造一座行宮,即是早年太子行宮的由來。
當時哪吒三太子雖然有感於眾弟子的一片焚誠之心勉強應允興建,但要求必須由祂自已從褔建進口建材。同時在建廟時,又化身成白雞,並挖出四個建廟「奠基」方位(據說該處是一處極佳穴位),而且交待弟子建廟時,宮廟大門必須正對著地上放置的那塊「龍舌石」,不能有絲毫偏差,即使以後改建亦不能有所改變,否則將會為村民帶來災難。這就是何以東明宮經過多次改建,至今仍保留宮前「龍舌石」的緣故。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200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