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1.明治31年(1898)「社寺廟宇調」:「下瓦硐,武聖廟,一百五四年前」,約乾隆10年(1745)左右。
2.民國48年(1959)《臺灣省澎湖縣白沙鄉宗教調查表》:本武聖廟自清朝時期創建,至民國二十四年、日據時代倡導皇民化運動,因之將本廟改建為民房式(原宮殿式),以至於茲。
簡介與相關圖片:
瓦硐古名「巷港」,由頂社(東側)和下社(西側)組成,頂社又稱上瓦硐,公廟為南天廟,主祀文衡聖帝;武聖廟為下社公廟,主祀關聖帝君。依據清代方志,17世紀下半葉,瓦硐就已有關帝廟,而明治31年(1898)「社寺廟宇調」載:「下瓦硐,武聖廟,一百五四年前」,推測建廟時間為乾隆10年(1745)左右。另據廟內道光30年(1850)「浩氣參天」匾,當時應有重建或重修,清代其他修建資料則失載。
昭和12年(1937),耆老方金鐘、呂章等倡議重修,地方口傳,時值日本政府提倡皇民化運動,強迫屋頂不准砌燕尾角,導致型制變形,差點醞釀官民衝突,幸賴鄉紳出面協調,廟內香爐數次發爐顯聖,勸戒里人以大局為重。至民國52年(1963),方牛講、呂祥倡議重修;後又歷經多次颱風侵襲,廟身老舊,方金松等倡議重建,於民國75-77年(1986-1988)再度重建,填高地基,增建四垂亭成今貌。近期則於民國111年(2022)整修,是澎湖少見具民國70年代風格的廟宇建築。
瓦硐武聖廟外觀及廟埕(整修中)(照片拍攝者:周舜瑾 2022.12.21)
瓦硐武聖廟大殿(照片拍攝者:周舜瑾 2022.12.21)
瓦硐武聖廟主祀神關聖帝君(照片拍攝者:周舜瑾 2022.12.21)
瓦硐武聖廟主神龕及眾神(照片拍攝者:周舜瑾 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