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和衷宮興建於清咸豐七年(1857 年),奉祀朱府三爺,昔稱「三爺館」是為公明街的信仰中心。相傳乃是清咸豐初年時,由泉州晉江蔡姓移民攜王爺本尊渡海來台,後來因王爺頗為靈驗,不僅傳說王爺屢次顯靈捉拿擾亂村民的黑狗精,使住戶得以孜居,又時常在「西北醒」(突如其來的暴風)來臨前,附身顯靈示警,以保佑漁民免於海難所以深得住戶漁民的崇敬亯奉,後乃合力建廟。
另外有則關於和衷宮與鄞山寺的傳說:佔有蛤蟆穴風水的鄞山寺,與身居蜈蚣穴的和衷宮,有所謂蜈蚣鬥蛤蟆的風水之爭:相傳每當在蛤蟆穴的鄞山寺大興廟事時,位居蜈蚣穴的草尾厝(即和衷宮附近區域)必定大火!經抗議無效,草尾厝便請地理師在鄞山寺附近立了一根竹竿,作為釣蛤蟆的餌;又弄瞎蛤蟆的一眼。風水被破壤,本來佔優勢的汀州人每況愈下,鄞山寺後的兩口井水也變得一清一濁,今猶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一說創廟原址在稍東之處,嗣後遷來現址。原廟較小,曾經數次修繕。民國六十五年(1976 年),重新翻修擴建,成今之規模。今於2012 年改建完成於農曆九月九日翻新入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