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昭靈宮主祀百姓公,代表神祗彭大人以及林大人、凌大人合祀英靈宮,配祀福德正神(后土)。百姓公即本地開闢以來為國捐軀之將士及無人奉祀之先人,另有有神主三、四座,諒係絕祠之家所寄者,彭大人及林、凌兩大人相傳為明室將,清軍入關時,扶幼主與之相載不幸死於火炎山,其忠魂不散,三百餘年後逐至中港借住於本祠,之後屢次顯靈相助百姓公為里人治病消災,創建於清道光十一年,原名「昭忠祠」。 昭靈宮在中港西門(已塌)北方之五十公里之城門旁,原名「百姓公祠」,後來將原來茅草屋改建為磚造蓋瓦,民國40年由葉清福、陳萬枝、陳清吉、陳萬泉共同發起得義捐改建,並改名為「昭靈祠」,歷經四十年後附近以繁華,如今祠字難免狹義及陳舊,於是組織擴建委員會著手擴建廟宇,同時改名為「昭靈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