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主祀神為白馬尊王,陪祀神為臨水夫人、福德正神,偏殿供奉老郎公。
據村中年長者表示,本廟原先座落於現珠螺駐軍的天馬基地前(現廟的下方),村人均稱廟神為白馬大王,約為清末民初所建,於民國七十七年修建清馬道路時遷至現址重建,八十二年時村民又集資重塑三龕神明金身,並整修廟宇結構。廟楹聯云:「廟貌巍峨地靈人傑,神功浩蕩物阜民康。」
本境守土大王是各村莊的地頭神,村民往生時家人要前往大王廟報亡的,具有城隍功能,但又不同於土地公(福德正神)。馬祖地區「白馬尊王」「白馬大王」「文武白馬大王」來源不同,但都被當作「白馬王」來崇拜,但不影響他們虔敬的心。觀察本廟神像型態可知其位階可能即是本境大王之類。
臨水夫人為馬祖地區最為普遍的信仰,因為馬祖人相信臨水夫人有賜嗣、保胎、扶產、護幼的功能,許多廟宇都會陪祀供人膜拜。
偏殿所供老郎公類似於台灣地區的有應公,為收容孤魂野鬼加以祭拜之處,使其不致為害村里。
資料來源:2008,游桂香主持,《97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 (信仰、生命禮俗)》,連江縣,連江縣政府文化局
祭祀活動:
信眾均向神明自稱「弟子」,拜拜時先將蠟燭點燃於正龕前的燭台左右各一支;包括廟前的天公爐,每一只香爐皆插三支香,上香完畢再將金紙元寶拿至元寶爐焚燒,燒畢放一排炮才算拜拜完畢,但近年已少有人放鞭炮了。
馬祖地區除了少數規模小、人口少的村莊,幾乎每座廟每年均有二個固定的儀式︰元宵節擺暝和春分夏至間的補庫,那是全村除了少數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之外的總動員,尤其是擺暝,其熱鬧盛大的程度更甚於過年。正月十五日擺暝,正月十六臨水夫人擺暝,擇日補庫。
資料來源:2008,游桂香主持,《97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 (信仰、生命禮俗)》,連江縣,連江縣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