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清水宮奉祀清水祖師,追遠流長,年代久遠。耆老代代薪火相傳,開基亦始難稽考。文獻記載可確認,光緒甲午戰爭日據前,奉祀屏山麓及某園頭草壇,分別因要塞、砲台故兩度遭迫遷。方父老捐地設壇現址迄今安然,重建紀綠如后: 1. 清水宮初始重建面朝東,歲次戊寅(昭和 14 年)統治者列冊管制,大祖師耆老收藏供香火,二祖師被迫上繳日據岡山郡,廟堂遭挪用為皇民化講習堂,廟明遭改朝向南,目前尚存旗台遺址可證。 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首顆 500 公斤炸彈落廟房,日據終結,國府遷台前,清水宮信眾毅然修建,廟門復原朝東向,延續供奉香火信仰。 3. 民國 55 年(歲次丙午年)因廟堂老舊,故信眾群策合力並配合村里活動中心併案重建。宮門朝西面臨萬家燈火蓮池潭。 4. 民國 68 年(歲次已未年)管理人更迭,並成立管理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李新吉,著手整理廟產,幾經奔走,徵得原始捐地 11 位地方耆老洪振福、李福興、李興、李旺、洪先智、黃方、黃來、黃中、黃先通、徐訓、郭奢福及其繼承子弟同意,辦妥清水宮產權登記。幾經變遷、村里遭禁建、人丁天涯海角各謀發展,更因周邊田園橫遭掠奪強設公園,致使廟堂 30 餘年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