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鳳林宮」創建於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崇奉唐朝三百六十進士之「溫王爺」、「朱王爺」、「池王爺」等三千歲為主神,亦稱「三王爺廟」。
「鳳林宮」於初建時,即雕飾「溫王爺」金身與「朱王爺」靈旗(於歲次戊午年雕飾金身),並以兩千歲誕辰(農曆十一月一日及六月二十六日)舉行盛大祭典。
清道光十七年,庄外「中林仔」之「鳳岫宮」(當時稱為鳳林宮前廟),因曹公圳鑿建「鳳鼻頭」山麓之抽水機箭頭指向「鳳岫宮」正中心,當地居民認為該地 龍脈會遭損害,乃祈乞廟中主神「池王爺」之旨意,諭示並由庄民李南平恭請「池王爺」遷移「鳳林宮」合境供奉膜拜。(「鳳岫宮」於民國26年日據時期拆除, 並在原址大林蒲段32番地附近改建「小港庄」豬灶)。
另「過港仔」庄內「和尚寺」創建於明朝(年代無從查考),流傳清末年間因寺內主持屢對進香婦孺心謀不軌,激起信徒群憤,使計寄放稻草於寺的四周,適機 將予焚燬,此時寺內主神「溫王爺」金身袈裟迎風飄起飛身奔出,信徒驚其神靈顯像,即護「溫王爺」金身暫供民宅,後因該廟被燬,居民認為不吉,陸續遷入「大 林蒲」庄內定居,並由庄民陳權恭請「溫王爺」金身合境「鳳林宮」供庄民膜拜。是以目前「鳳林宮」可謂之「三間廟」主神合境保衛庄內之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