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真君宮緣於清乾隆年間建築在鳳山鎮郊外(過埤仔)的一座廟宇。信徒分布在所謂的七柱地區,每年由各柱居民輪流 聖誕祭典,隨著年代的久遠,部落的興廢,後只剩孔宅柱的信徒繼續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時舉行祭典。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甲申年),廟宇被風 雨損壞,香火中斷,吳真君的神像暫供奉在居民(陳蔭)家中,台灣光復後,眾信徒提議樂捐並選定宮地在空地仔(即今孔宅里),於民國42年(一九五三年、癸 已年、10月18日)動土興建,接著歷經27年,廟宇有破壞,為順應時代潮流,把狹窄變寛廣,加上堪輿師認為廟宇的立向(坐癸向丁兼丑),不是大吉,於是 在己未年西元一九七九年(民國68年)5月8日,又集資動土重建,歷二年時光完成,巧奪天工,金碧輝煌,琳瑯閃爍,為孔宅里唯一的寺廟,信徒虔誠,每年舉 行隆重慶典,平日信徒有事相求,就燒香求籤問筊,乩童扶鑾相應,在治病方面相當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