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溯自明末熙宗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台灣被荷蘭竊據,當時台灣先民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至順治十八年天運 辛丑、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驅荷治台後,有位福州府人氏吳天年者和表親余大慶,於清康熙六年(西元一六六七年)歲次丁末,二人舉家遷台,臨行之際,迎請 宅中所奉之朱府千歲,以隨航護佑,後乃暫居斯邊,而朱府王爺自蒞境以來,神威顯赫,但境域尚無廟安祀,逾二載,境內住戶增至四十餘戶,同年朝廷命派七品官 鄭有祝來治理政務,但鄭病殁,朝廷無再派人接任,因此境民迎請朱府王爺金身安奉於官邸,而「大人宮」一名亦遠播四方,並定為地名,周府大將軍,廣東省廣州 市人,奉玉旨敕封為將軍大元帥,二百八十餘年前,宋、吳、余三大祖先共同恭迎來店仔後供奉。越數載,閩粵籍移民陸續渡台,其中有一余姓,信士迎請一尊温府 千歲,未幾,又有一余姓信士攜來池府千歲神尊,二聖尊皆進奉於大人宮,與朱府千歲共同靖域之職責,迄于清高乾隆五十年(西元一七八五年),三府千歲回福建 泉州、厦門等地竭祖,翌年因林爽文之亂,三府千歲未能及時返台,越二年,戰事平靖,三聖尊始,自三府千歲,鎮駐境域以還,施藥救人消災祛厄,因是建廟崇 祀,以安妥聖靈。日據時期,肆行皇民化運動,大舉毀廟滅神,信士吳敦發於民國十五年重建廟宇,正式定名為鳳儀宮,蓋取有鳳有儀之禎祥也。至民國59年,廟 址被列為工業區用地,當時主任委員由宋萬發先生擔任,民國72年宋萬發先生仙逝,由本宮參事高雄市前議員鄭明進先生,發起四境召開信徒大會,繼續重建事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