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明心社修善堂始創於清 光緒庚子年間(西元一九00年)的打狗旗后(今高雄市旗津區),乃為本市商工漁業最繁榮之中心地區,大部商賈均聚於此。庚子年三月境內突發瘟疫猖獗,無法 能治,社里耆老為求早日平安,祈求南天文衡聖帝消瘟救民,幸賴神威護佑,未久社里恢復平安。以後有耆老薛應主、魏興財、李東漢、傅傳安、許石龍、許石定、 孫可、董順其、董順然、吳天發、呂老看、鐘東煌、洪順良、洪順德、黃讀等十五名為答謝神恩,經商議暫奉祀天后宮內、並命為「修善堂」。
光緒壬寅年(一九0二)恩主再度顯 化施下甘露,勸世人受戒煙毒,並處處開壇揮鸞,雖受當時朝廷嚴禁,但眾鸞生仍不辭辛勞,奔走郊外各處揮鸞濟世利人。甲辰年(一九0四)恩主欽賜堂號曰「明 心社修善堂」。戊申年(一九0八)承蒙恩主欽賜金匾「至誠志道」,以資鼓勵。民國十三年,該堂遷移至盧成大廳。並自民國十七年起,至民國二十三年止,前後 奉旨著造《醒世金章》、《總教大法真經》等善書。民國十八年在該堂,雕刻三恩主及正副主席金像,當年完成後安座在天后宮內奉祀。
民國三十七年光復後,李有禮提議新建明心社修善堂,由第三任堂主盧成捐獻現址土地, 配合各堂主熱心解囊,著手進行興建,順利完成。民國四十五年再次雕刻金像,安座該堂以利濟世。民國四十六年,由第四任堂主李石印主持該堂落成典禮。至民國 五十四年因信徒日增,香火鼎盛,副堂主駱瑞寶乃覺該堂狹隘不堪容納,倡議再度擴建為現今古式宮殿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