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創建於清朝嘉慶五年,嘉慶十三年四月再購地,文中敍及:「我中埔庄開闢以來,創建廟堂崇祀代天府千歲爺神像,各家喜慶。人口平安,爰是眾等鳩集捐題銀兩,置買園宅充公,以為廟中香資。斯神之赫濯,顯耀罔替,閤庄之人眾,長幼益熙。」 吾廟原名中埔宮代天府,后因主祀池府千歲(俗稱王爺公)楠梓、惠民各有代天府,民國六十七年六月廿七日承蒙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核准更名為中埔代天府,採管理人制(內設董監事會選舉產生以執事)至今。因重建關係,暫併設置重建委員會,俾利行事。 本府廟肇建初期位居現址西南(楠陽路旁),以上确磚壁瓦屋承之,民國十八年遷至現址以閩南磚造建築。重建係承蒙社會人士協助整理廟產回歸正名後,因柱樑陳舊於歲次戍辰年拆除。王爺公指示擇於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四日(農曆十月二十六日)動土立基,七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承蒙高雄市政府民政局許可重建,七十八年工務局核發建造執照。
文史記載,台灣原屬荒島,明清兩朝來台,多為閩、粵人士,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陸續來台者,各省皆有,但宗教信仰仍以儒、道、釋為主合稱三教,為國人普遍信仰。且為我國文學思想上之信仰主流,並為多數炎黃子孫堅孚之崇高亯仰與文化之傳承,願吾眾亯謹記力行之 本廟主祀五府千歲(池、李、朱、蘇、施府五王爺)崇衪忠勇護國、稽察善徭 ,消災降福、安定民心之精神。左祀南海佛祖(觀音佛祖)崇衪大慈大微、救苦救難、護佑婦孺、為人孝順、普世濟眾之精神。右祀福德正神(土地公)崇衪維護社稷、五穀豐收、人畜興旺、重道重德之精神。陪祀神祇:中壇仍帥、大聖爺公、黑虎大將軍、各路門神、神祇均祐我眾,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甚合我國以儒學為主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