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廟址在中崎村中崎路關聖巷 83 號, 供奉關聖帝君神位,始建廟於清嘉慶辛未年(西元一八一一年),其後雖經數度修葺,唯年代久遠,無法稽考,日人治臺後連年戰禍,疏於維護,民國四十年後暫將 神像安置公厝供奉。迄六十五年獲全村善男信女之捐輸,興建新神殿,今已竣工啟用。 本文摘錄自《台灣鄉土全誌第八冊》
據鳳山縣采訪冊》,關聖宮原有舊廟,創建於同治二年(1863),由黃通義董其事,但早在嘉慶十六年(1811)即已奉拜。昭和十五年(1940)因屋頂坍塌,拆除之後,神明放在講習所(陳闊所建)。民國四十一年謁祖進香後,奉置於講習所,後安奉在人家厝。直到民國六十四年有一梓官鄉來的信士蔡明峰,因在此建築「販厝」(公寓),他曾在神前卜杯許願,結果賺錢,為了還願,發起重建,民國七十年三月動土,當時興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為黃福成,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赴台南新化虎頭埤進香,並恭奉入殿安座。
關聖宮是中崎庄廟,中崎屬中崎村第4鄰至第9鄰,建活動中心時有居民202戶,共882人,現在因有很多販厝,外地人搬來頗多,本地居民中以林姓最多,約佔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左右。以前中崎庄很興旺,有一千多戶,因日據時期被清庄,十四歲以上男人皆被殺,此事當地人稱之為「番仔起山」,番仔是指日本人,當時被清庄者,除中崎之外,尚有六班長及滾水。中崎以前都是富戶人家居住,黃姓是大姓,有一大厝,俗諺說:「有中崎厝,也無中崎富;有中崎富,也無中崎厝。」,是形容中崎之大富與黃姓大厝之堂皇。
資料來源:林美容《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4。
祭祀活動:
每年七月十四日普度一定作布袋戲,五月十三日、六月廿四日關帝公生日,與正月十三日則有人謝戲才作。並未收丁口錢,若香油錢豐富就作戲。每年五月十三日巡庄,都是請本庄道士黃建立(黃福成大哥之子)來安五營、釘青竹符。每月選一個星期天犒將,否則便是跟隨神明的生日犒將,本來有犒將會,參加者每人交 150元或200元,只辦了一年左右,已兩個月沒有辦,現在都是各戶自己準備季品去拜。偶而會去刈山香,有一次是請仕隆的獅陣來參加。另有一次去大赤山刈山香,是請下鹹田的宋江獅來作「鬧熱陣」,每次刈香要請那裡的獅陣,都是關帝君指示決定的。
關聖宮可安光明燈,民國七十七年的時候,有分200元及300元兩種,現在一燈都是 300元。關帝君的契子很多,每年正月十五日可卜柑仔、香煙、酒、紅龜、麵龜。本庄以前有兩個乩童,其中一個是日據時代被任命的,皆男性,均已逝。有二頂輦轎仔,巡庄時用,也可問神,廟內也有運籤一百首,是以「巍巍獨步向雲間」為首,也有大人科藥籤一百支。
每年正月十五日卜爐主一人、頭家四人。關聖宮受有管理委員會,有委員九人、監事三人,每年選一次,現任主任委員是蔡明煌。廟內有三頂大轎,刈香時請人來抬轎,巡庄時則是社裡的人擔任抬轎的工作。社裡有一私人組成的大刀會,參加者有十幾人,是建廟之後成立的,曾去仕隆、後勁湊熱鬧。
資料來源:林美容《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