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黃鳳嬌):起源於某年志學村吳文福先生,因染病到處求醫無效,故到麻豆代天府迎請五府千歲(最早拜請之神明為四爺朱叔裕,先到者為大,因此,壽豐代天府中五府千歲由朱府坐鎮中央。),並發願建廟,後來疾病果然療癒。後於民國五十八年左右開始籌處建廟,建廟之後,陸續有臺灣各地信眾來參拜,民國八十五年擴大改建成現今代天宮。文獻一:民國六十三年,經吳文福、楊雲等大力奔走,籌募資金,克服種種困難波折,終告完成寬敞之廟宇,並擧行落成大典,恭敬諸神安座鎮殿。自是以還,神威赫濯,靈驗非常,善信相傳,拜謁頻仍。六十六年,眾信有鑑於信徒日增,而屋簡簷小,不敷所需,且有失禮神之虔,乃鳩資增建正殿,易增宮麗堂皇之氣勢,六十九年復加飾剪粘,以添光采,七十一年又築天公廟,倍隆崇尊。計本宮各項工程歷時數年,端賴各方信徒出錢出力,踴躍支持,終有今日完備之大貌呈現在眾人眼前。(《全國佛剎倒灌總覽》頁89-90)文獻二:該宮創建的緣由,據聞是起於某年村中信士吳文福身染重病,醫藥罔效,經家中供奉之神明指示,應迎請麻豆代天府五府千歲、瑤池金母、觀音菩薩、臨水夫人、註生娘娘等諸神來鎮廟,並建廟祭祀,濟利群黎。吳文福乃奉神諭從麻豆迎來眾神,並發願建廟之後,其病不藥而癒。此事為地方所傳,皆謂神明有靈,感應奇驗。六十三年,經吳文福籌募資金,克服困難,終得以圓滿心願,是以廟成之日,安座諸神,酬謝其恩。嗣後續有增建工程,六十六年建正殿,六十九年加飾剪貼,七十一年建天公廟,八十七年續擴充規模,經歷二十多年建設,至今頗具規模。(《壽豐鄉志》,頁611。)
廟貌(王人弘2016.08.05拍攝)
主祀神(王人弘2016.08.05拍攝)
代天宮統一於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得道日為宮內眾神舉辦誕辰祭祀。
至麻豆代天府進香:國曆十月期間舉行。
(一)擲茭請示神明今年度是否一同進香。
(二)將隨行人員名冊置於供奉桌上,請示神明是否可行。
(三)與麻豆代天府廟方聯絡時間。
(四)進香團至麻豆代天府前行三跪九叩禮進廟。
開基聖籤(王人弘2016.08.05拍攝)
為發願建廟者吳文福親手製作的籤以及籤桶,皆以竹子手工製作,若以民國六十三年建廟即有來算此文物已有四十二年之歷史。開基聖籤的數量為六十隻,據黃鳳嬌表示為吳文福當初以傳統六十甲子籤來製作。
避煞八卦(王人弘2016.08.05拍攝)
為發願建廟者吳文福親手製作,材料為合成木板片,原懸掛於第一次建廟的梁柱上,改建後收藏於管理委員會室中。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
大鼓陣,五人一組一人開貨車四人打鼓的大鼓陣,創立約三年。
宮主助理黃鳳嬌講述:過去有不少臺灣各地的人因為王爺托夢,而來到這邊祭拜,有一名信眾聽說找了三年才找到我們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