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苦竹寺分為前、後二殿,前殿主祀觀音菩薩,後殿主祀三寶佛。大殿的兩側有寮房、客廳、倉庫等,皆是平房建築。另外,寺方還提供場地給鄉公所辦托兒所。苦竹寺的由來,相傳是明末鄭成功來臺時有一沙彌壐祥自大陸東渡臺灣,為保渡海順利平安,奉請善才、蓮女神像各一尊同行。來臺後在此築一草廬奉祀朝拜。後來又將先民供奉的一尊觀音菩薩共同奉祀於寺內,壐祥師就是第一代開山創寺之祖師。其間歷經數度改建重修,最近的一次於民國五十五年(1966)開始重建,至六十七年(1978)全部完成重建,即是今日之規模及寺觀。寺中現存有乾隆時代石獅一對、龍柱一對、石碑、及咸豐二年(1852)葉王手造火獅金爐、香爐、鎮殿佛祖等交趾陶。另外,重建時還挖出一尊底座刻有「康熙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1672)的虎爺神像。
年度法會有過年祈安法會農曆元月一日至三日,於三日下午放焰口,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聖誕,有誦經、遊庄活動,遊庄的範圍為柳林、柳鄉二村。還有四月八日浴佛節。目前組織為管理委員會制,一任四年,另聘有管理員、總幹事等。寺方在每年年底都會做救濟低收入戶的工作,其救濟範圍為鄰近的六個村庄。
註: 摘錄於嘉義縣志/宗教志/頁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