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位於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的六興宮,據傳笨港媽祖廟在洪水氾濫成災之後,大媽移奉新港奉天宮、二媽在北港朝天宮,最靈顯的三媽則由王得祿奉請至其溪北公館,俗稱「黑面三媽」。道光六年(1826)王得祿邀集溪北附近六庄,創建六興宮於其公館旁。道光十二年(1832)張丙事件,王氏家族平定有功,六興宮得以增建,故於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王得祿獻「水德增光」匾。左為「歲次道光己亥年孟冬吉旦」,右為「雙眼花翎太保子爵閩浙提督王得祿敬立」,副署為「孫王順記重修」。據〈溪北六興宮正三媽廟沿革〉稱:媽祖屬水神,王提督屬水師,兩「水」所造功德,簡稱「水德」。水德功愈大,皇帝褒封愈高,誠「水德增光」也。日治時期六興宮受明治三十九年(1906)震災而毀壞,江濟振、王順記及協事李烏沙、楊古、王振良、王振德等人聘請名匠陳應彬,並遷移至現址重興廟宇,分前後兩殿,三開間建築。大正六年(1917)木作細工邱都司父子亦參與重建工程。至戰後再由王貫先建三仙門,逐步增健深井兩廊,五門及兩旁廟室二棟十間,修建四座亭、正殿,新築輝宏金爐一座、正三媽聖景漁池、兩旁鐘鼓樓,擴建為七開間雕樑畫棟殿宇。民國六十七年(1978)前後,由王明和、王聰明、王素瑩、王聰富、王聰義等兄妹五人,自王貫後代手中購買經營權,並還廟於民,由信徒成立六興宮管理委員會綜理廟務。六興宮主祀天上聖母,左側龍邊神龕同祀玄天上帝,右側虎邊神龕同祀福德正神,正殿左廂神房供奉觀音佛祖,正殿右廂神房供奉關聖帝君,神案之下並供奉有虎爺公(發財虎)等。
註:節錄自《嘉義縣志.卷九.宗教志.第二篇.第七章.第七節.頁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