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宮以奉祀五年千歲及林府九千歲為主神,五年千歲相傳於清道光年間(距離今約一百三十多年前),由信徒蔡某從大陸福建省泉州分靈至此,計有魏、簫、雷、譚、張、侯、徐、耿、薜、封、何、盧、羅等十五尊神,配以地支每五年輪值舉行大祀典。未幾奉千歲降示,發動居民彫塑金身並與林府千歲建立「土角」公館安奉神位,靈光顯赫四境安寧,參拜者絡繹於途,百餘星霜以來馨香不替。
光緒年間土角厝倒圯,嗣由黃知高主倡醵金一百餘元修築一次,至民國二十年保正黃水、有志人士蔡淺、黃知高等發起信徒樂捐,計一千零五十元擴大規模重廟宇,民國五十一年(歲次任寅年),由委員黃阿壇、黃含煙、蔡朝順、黃萬順、王蔡頭、黃瑞龍、黃含煌、侯木榮、洪添丁、林相等發起向朴子街民募金三萬元,再次翻修廟房頂、廟壁及舖廟庭水泥地,使廟貌頓時為之煥然一新。民國五十二年主事蔡朝順再發起集金五、一一五元,彫塑及修飾王爺金身。
迫民國六十二年廟宇因歷經風雨侵蝕腐損不堪年久失修,乃由本境有志人士黃含煙、楊郭鉗、林志馨、趙智勇、侯水田等及其他諸善信倡議將舊廟全部拆除重建,立即組織重建委員會專責其事,並遵奉千歲指示於民國六十二年農曆八月十二日吉時動工興建,歷時三載,工資費計逾新台幣三百餘萬元。重建過程中承遠近善踴躍輸將捐獻距資或樂贈建材或捐贈龍柱、彩堵、神殿及各項器具設備各界爭種福田虔議奉獻之熱心,使重建工程得以順利推進,神人共感也。民國八十五年農曆五月二十二日鐘鼓樓完成,使廟貌巍峨,氣象燦然一新,爾後詣廟信徒稱善,神恩澤顏,天下必更賜無疆於康庶矣。
註:摘錄於朴子市公所宗教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