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清道光年間,先民李德合入墾於本境,時本境蕹菜繁生,因蕹菜與應菜同音,後庄被誤寫應菜埔。據傳當時開基就地取材,以竹柱築造小祠奉祀池王為守護神。迨至清康熙年間,李姓祖先紛紛由原居地大陸泉州紹安縣后廣社四都迎來大伯爺、李太祖、娘媽等神像,安座於家宅供奉。延至光緒年間,李姓祖先協議,集資二百元,在原小祠地址,創建廟宇。廟成,為緬懷先民李德合,新廟取名:德安宮。添奉五府千歲,每年九月十五日為大祭,四月二十六日、六月十八為小祭,綿延至今,香火鼎盛,本境之李姓祖先在清代曾中文武舉人,成為美談。
民國五十六年,為配合朴子街路截彎取直,由本境庄民各地信徒捐款,擇在原廟偏東北方向約三十公尺處理重建,並增奉金王、徐王。從址德安宮歸為公廟,供奉之諸神統稱為王爺。民國五十六年復由信徒捐建拜亭,八十七年再修建金爐各乙座,而成為現貌。
本宮佔地○、四二三三公頃,經查地號多達二十四筆,原先均為李姓祖先所有,惟民國七十一年六月變更為王爺,歷年來被征收或佔用者以逾殆半,而產權經久錯綜複雜。本(八十八)年五月組成管理委員會,未來將如何凝聚共識,落實執行本宮宗旨,至為任重道遠。
註:摘錄於朴子市公所宗教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