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宮俗稱「春姑婆廟」,昔日在日據時代廟地原是一片荒郊野外蔓草叢生蔭森淒清的地方,當時由某信眾建造為一座簡陋小廟(何人興建及年代已無可考),恭祀「春姑婆」及「川伯公」,亦時有不少信徒前往膜拜,後來政府在該地闢為「朴子牛墟」,始漸有民眾聚居及生意人來往,亦使該地日趨繁榮。
迨民國五十三年間因廟宇年久失修致毀損嚴重,乃由信眾黃林省倡議重建,而使廟貌初具信徒日增,並更名為「春川堂」。民國五十三年九月奉「春姑婆」、「川伯公」指示組團前往陽居尖山進香,未幾成立管理委員會,並推選林奉活先生擔任主任委員(未向縣政府核備)。
民國六十一年間,承蒙朴子鎮(市)公所同意撥用土地,供本堂(宮)興建辦公室及籃球場、網球場和花園以美化環境,使本堂(宮)真正成為社區民眾之遊憩休閒場所。
民國六十五年因本堂(宮)過於狹窄,又被編為都市計劃內道路用地,迫不得已需再進行重建,幸賴四方善男信女踴躍樂捐,遂於同年動工,歷時三年於民六十八年竣工,當時特聘請張天師第六十四代掌門人主持法會及開廟門安座大典儀式。
民國七十三年三月正式成立管理委員會,由王朝榮先生擔任首屆主任委員,並將廟名變更為「春川宮」。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重新改選第二屆管理委員會,由楊裀峰先生當選為主任委員並積極配合政府政策,舉辦各種民俗技藝及民間戲曲表演活動,期對地方推動藝文活動盡一份棉薄之力。
註:摘錄於朴子市公所宗教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