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德龍宮創立於清咸豐元年(1851),溪墘厝自古時處於朴子溪之邊緣,因而故名,住民多侯姓者,與双溪口及塗獅之侯姓者,頗有相親,奉祀邢、李、朱三府千歲,由來自大陸,原蓋竹草小祠安奉神位,神能顯赫,偶有流行疫疾,只要虔誠祈願,必應驗驅除消滅,庄民咸感信賴,咸豐元年,有志侯茶倡首募集本庄及塗師等之寄附金,創設廟宇於現址,明治四十年(1907),失修傾廢,當事侯顯主倡鳩金,重興廟貌。日治時期,庄民曾修葺一次,其後歷任四、五十年,未再重興,棟樑日趨朽損,廟貌非昔,加以民國五十三年(1964)歲次甲辰一一八之嘉南大地震,牆壁被傾裂,屋頂破漏,村長侯墻發起於同年六月,修建前殿廟頂,兩旁過水及三山門。第二步
修建工程,預定民國五十四年(1965),興工全部修竣。
註:摘錄於嘉義縣志/宗教志/頁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