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寺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灣橋村朴仔埔,為一民風淳樸、物產豐美之小村莊,寺旁咫尺之處並有騟名中外之阿里山鐵路經過,相傳古時頂庄李姓人家屋旁有一朴樹,樹大成陰,鄰近總童每每籍大樹遮敝風日,久而成名為【朴仔埔】,清朝嘉慶年間先民建廟『建興宮』重建更名為『興宮寺』。
本寺主祀神時:觀音佛祖,五穀聖帝、太子元帥、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相傳係由本庄先民清嘉慶三年閒(西元一七九八年)由大陸福建奉持來台,初時奉祀民宅中,後因信眾日增,遂於清道光年間集捐議建小祠,原址位於埤子腳,座西向東、構築簡陋。民國前五年三月十七日(西元一九○六年)嘉義發生規模七點一級之烈震,廟堂毀;遂由李水瀨先生發起修複,勉為使用至民國二十一年,再由蘇老圖先純倡議,募金鳩工庇材重建於現址。民國三十年(西元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嘉義再度遭受規模七點一級之強震,廟庭無奈竟成殘垣斷瓦,斯時正逢中日八年戰爭期間,物力維艱,無力重建,僅能就簡遮蓋,移作公用倉容;迨至民國四十五年遂由蘇清先生力主重建,並得劉萬得、劉考、陳春風等人襄助,集原有五穀王公產士地經放領後之剩金及地方信士所捐約壹萬餘元鳩工重建,於同年十月竣工完成面積約為三百餘平方公尺,得使廟廟貌再現輝煌。
民國六十五年地方信眾感廟於廟宇漸趨老舊破漏,遂號召信眾募金貳拾餘萬元修茸,並配合政府推展社區發展相關建設,增建部份公用設施,如社區活動中心等設施,至次年陸續完竣,至此廟堂煥然一新,更為地方居民活動聯誼之最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