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天元宮沿革
本宮之前身乃高雄市一處民宅,草創於民國六十年,當時命名為鳳山寺,供奉九龍二聖佛與觀世音菩薩神威顯赫,慈航普渡,一時香火鼎盛。至民國七十年,奉旨完成先天老母金尊,並供奉為主神,易名為凌霄宮,老母慈悲,亦屨現神蹟,為信者指點迷津。
機緣道法,應運而化,先天老拯溺悲願宏大,降示遷宮至阿里山隙頂,前有象山虛谷,內蘊仙井瀑布,四面峰巒層層相疊,茶山飄香,經年累月,雲霧環繞,氣象萬千,宛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堪稱人見人羨之風水寶地。
遷宮一大事,幸賴各方善信大德,勞心奔走,集資興建,奠定根基,再奉旨正名為無極懿旨天元宮。
民國八十三年農曆十月十二日,尊奉先天一炁(氣)太聖祖為鎮宮主神,金尊造形莊嚴,雕工精細,慈眉善目,令人心生歡喜。信徒若逢時運人佳,太聖祖常適時慈光垂加護,對於人心教化行無為之治,潛移默化,使信者於冥冥中感應,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今後本宮將秉持弘揚宗教正法力量,淨化大眾心靈為目標,繼續傳承上蒼所賦予之神聖使命。
摘錄自:天元宮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暨信徒手冊,1995,頁2,自刊印。

天元宮沿革